2022年上半年,在吉林省统计局和吉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吉林市统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围绕“六项专项行动”,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全面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体现了新担当、实现了新突破、展现了新作为。
一、服务党政领导,推进统计改革的相关工作
(一)完善监测体系,提供全方位统计服务
1.应对疫情做好专题调研。面对疫情,吉林市统计局主动服务,对210户停工停产企业、350户复工复产未达产企业、810户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全方位研究、协助部门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的冲击。为深入了解和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对9户规模以上企业、165户规模以下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情况调查。
2.全面参与各行业运行研判。为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决策部署,吉林市统计局与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住建局、商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对接,梳理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政策享受情况,市场保供情况,应对地方党政决策和部门需求,每月快速形成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与部门充分信息共享近30篇专题材料,确保提供统计支撑。
3.围绕重点企业强化监测。围绕上半年中心工作,重点监测占全市总量70%的骨干企业,对中油吉化、建龙钢铁、化纤集团、松花湖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场等30户规模工业、41户批零住餐、10户建筑企业、1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80个亿元以上项目单独跟踪监测,对企业运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及时上报,在稳定经济增长中全力做出统计贡献。
4.加强GDP预警分析。积极调度专业及部门数据,做好全市GDP运行预警分析工作。对参与GDP核算的23个行业指标走势情况进行跟踪对比监测,适时测算分析GDP运行情况。定期了解部门指标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到提前预警,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5.开展特色产业发展监测。对吉林市的冰雪产业、碳纤维产业、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产业进行统计监测,雪季期间多次赴吉林市松花湖雪场、北大湖雪场开展实地调研,了解雪场经营状况及需要政府帮助解决问题等,为全省研究建立冰雪产业监测体系提供依据。各专业处与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文化旅游局等对口部门积极联系,建立吉林市“六新产业”监测体系。
(二)推进统计改革创新,释放统计体系活力动力
1.改革完善GDP统一核算工作。2022年4月份修订完善了《吉林市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统一核算程序,增强核算方法的科学性,提高数据质量和可比性,及时、真实、准确反映各县(市、区)、开发区经济发展实际,继续保证县区汇总数据与全市在总量、速度和结构上的衔接。
2.完善建设领域相关制度。为适应当前国家、省局对建设领域统计的新要求,对建设领域统计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当前建设领域统计工作若干问题的补充说明》,全面做好数据上报、评估、分析工作,保障数据真实、客观合理,保障分析精准,具体详细。
3.加强贸易统计工作。制定了《关于规范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入、退库工作的规定》《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入库入统操作流程图》,对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入库、退库所需材料以及要求,加以规范。
4.规范劳动工资统计。每季度审核上报劳动工资数据后,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单位,入企实地核查。全年核查单位不少于15家,其中规模以下抽样调查样本单位至少占50%。
5.创新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将统计“双随机、一公开”的执法检查和统计专项检查转化为多层级、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检查。纪检监察、行业主管部门、审计和税务全程参与助力,联合执法。
6.深化统计普法宣传。围绕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加强统计法治宣传,采取“六进”方式,即“进理论学习中心组”“进党校”“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进统计大讲堂”,不断提高各级领导、企业、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认知与重视。
二、聚焦全省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六项专项行动
(一)深化企业入库入统专项行动
今年3-6月份,吉林市共新增“四上”及房地产开发业企业3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户,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2户,资质建筑业23户,房地产开发业4户。
1.统计牵头,制定《吉林市2022年企业入库入统服务专项行动方案》,指导、协调企业入库入统工作。
2.建立培育库。按照《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2022-2024年)实施方案》,对“准入库”“好苗子”“潜力型”三类企业纳入“培育库”,建立多维度动态分类培育库清单化管理。
3.建立健全联络机制。建立统计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双项”市、县两级的“领导+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的三级联络员制度,保障有人牵头、有人落实。
(二)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专项行动
按照《吉林省统计局2022年高质量发展协同联动服务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做好协同联动工作。
1.开展“送数上门”。主动与交通局、邮政管理局和金融办、卫健委等行业主管部门沟通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重点企业生产情况,按照部门需求提供数据。
2.积极开展会商行动。吉林市统计局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协同联动行动,与行业主管部门召开6次会商会议,重点对接农业、工业、建设领域、商贸、交通运输、邮政、房地产和金融八大行业发展趋势、行业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中油石化、建龙钢铁、化纤集团、高速桦甸段、舒兰白旗松花江大桥、欧亚购物中心和大润发等多户重点企业进行调研,梳理对接各部门统计需求30余条。
(三)聚焦经济增长点挖掘促进专项服务行动
1.助推全市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稳住经济。开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调研和疫情对农业生产影响等疫情相关调研,形成的两篇统计报告均被吉林市市长王吉签批。全方位研究、测算疫情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对疫情投入如何入统及对全市经济的拉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形成材料报送有关领导。
2.全力推动“25条”成果转化。对标省“25条”,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吉林市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20条”,预计本年共有7户服务业单位入库,其中重点行业单位1户。
3.积极挖掘增量。各专业处积极联动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开展调研,深入分析和研究疫情对全市经济的影响,总结建议上报市领导,为确保吉林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统计力量。
(四)提升统计分析质量专项行动
统计分析在“精”“准”“深”“全”上做文章,上半年共撰写《统计专报》《统计调查报告》28篇,其中,4篇获市委、市政府领导签批。
1.精准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服务速度。每月一套表平台关网后形成《统计数据速览》《亮点、向好和关注三类指标》《统计数据服务表》《统计月刊》《经济运行专报》,为吉林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掌握经济运行形势提供强有力的统计服务。
2.精准统计分析,当好参谋助手。深入挖掘统计数据“仓库”价值,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深度分析;对宏观情况、增长趋势、绝对量增减变化做比对分析;对亮点指标、关注指标做精准分析。全面总结剖析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短板。
3.做好重点课题研究。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确定《近年吉林市经济发展盘点分析》等19篇重点调研课题,助力领导决策,目前各项课题正在稳步推进中。
4.做好统计数据发布解读。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统计数据的发布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五)开展统计能力提升大培训行动
克服疫情影响,从三个层面开展适宜的培训活动。
1.编印《统计工作手册》。下发至调查单位、基层统计机构、相关行管部门。详细解读统计制度,指导入库入统、数据管控、统计核查等重点工作。
2.开展线上培训。以视频会议、微信或QQ群推送等形式,点对点对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工业、投资、贸易等统计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对数据质量的评估审核能力,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养。
3.开展重点工作现场培训。召开地区统计监督、统计执法工作培训会议。通过培训提高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思想和认识,提升统计系统执法人员执法技能,为扎实做好2022年度执法检查工作奠定基础。
(六)落实数据质量保障提升专项行动
1.构建总体学习计划。建立2022年度《吉林市法治工作要点》《吉林市统计系统干部学法工作计划》。将《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监督意见》)纳入到统计系统干部学习计划中。
2.做好《监督意见》的贯彻落实。印发《开展学习<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的函》,将《监督意见》全文印发给市委、政府、各相关部门。
3.开展全面清理纠正违反统计法律法规文件和做法工作。印发《吉林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全面清理纠正违反统计法律法规文件和做法工作的函》,敦促各单位全面检查清理和纠正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文件和做法。
4.落实数据质量年各项工作。成立数据质量领导小组,制定落实工作方案,采取务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七)对策建议转化为政府决策
1.按照《关于调度疫情防控资金投入有关情况的报告》相关要求和市领导的指示,吉林市统计局主动与市商务局和工信局沟通协调,了解掌握疫情期间各项资金投入情况,并对疫情投入资金如何入统及对全市经济的拉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市领导。
2.及时提供各行业小微企业运行数据,政府依据统计提供的信息,对停工停产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慢的企业予以帮扶。
三、上半年完成的其他工作
(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1.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吉林市统计局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为做好各项统计工作供坚强政治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项规定动作。坚持集体学习、专题学习和自学结合,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上半年党组班子成员、局级领导和党支部书记共讲10次党课。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2次,各支部每月组织集体学习1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按要求召开2021年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大会,各基层党支部,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上1次党课。按要求高质量召开2次党组班子民主生活会。
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大党规党纪宣传解读力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积极落实省局党组、纪检组工作部署,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监督研判机制,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警示干部远离44个风险点,在节日节点常敲警钟。制定下发了《关于强化对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的通知、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用制度管事约束人,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4.扎实推动党建发展。一是开展“党课开讲啦”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六项活动。二是以“五强五型”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强化模范机关创建。三是市局各支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的党组织生活会。
(二)善始善终,做好普查相关工作
1.做好人普后期工作。认真做好人口普查信息安全工作,及时收回并清理电子采集设备中的普查信息,及时收回并销毁下发的部门行政资料及普查备用纸质表。
2.做好经普前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于五经普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科学安排、积极谋划、有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2023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抓好自身建设,锻造过硬队伍
1.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紧密结合统计业务工作,坚持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三带头,三亲自”,党组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
2.推行团队协作机制。充分整合统计人才资源,发挥团队力量,挖掘每个人的潜能,用团队引领整体能力的提升。
3.实施干部成长工程。通过建立工作业绩考核办法,约束并激励干部积极工作。设立目标岗位责任制,将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合理分工、明确到人。每项工作任务设立AB岗,有效提升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下派任职、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储备后备人才,为年轻干部发展搭建平台,让有培养价值的干部尽快成长。
(四)发挥堡垒作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数据专班提供支持。成立数据专班入驻抗疫指挥部,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参与全市疫情大数据比对分析。创建“1+3+N”图表体系,建立“4+3+6”推送机制,分别形成图、表、文字简报三种方式,形成一条完整的数据提供链。疫情期间,组织抗原试剂使用、检测调度百余次,完成隔离与转运、社区防控、农村防控、防疫物资保障四个专班的数据调度千余次;各类疫情数据十几万个,制作图表上千张,撰写文字简报百余篇。统计专班统计专报得到了市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赞许,王吉市长在指挥部会议上重点表扬“你们工作成效非常大,数据太及时、太给力了。”
2.对口包保下沉社区。先后选派5位同志作为“第一书记”分别下沉闭环在相应社区开展具体防控工作。疫情期间他们转运70多人,组织协调志愿者为居民发放试剂盒万余盒、协调发放蔬菜、肉类三万斤,组织居家干部协助开展47轮核酸检测近6.9万人次,辅助入户核酸检测1.1万人次,取药上百次,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包保社区获得国家督导组高度认可,认为基础工作扎实,防护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