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林市统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吉林省统计局和吉林市中心工作,重点落实吉林省统计局“六个专项行动”安排部署,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法治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统计改革创新,激发队伍活力,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协同联动,成果显著。
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决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三个表率”,坚持把党的领导强化于心。充分认识统计部门首先是政治部门,统计工作是政治工作。在吉林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对中央深改组对于统计工作的重大部署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全方位解读。另外,印发相关材料,吉林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开展自学。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项规定动作。坚持集体学习、专题学习和自学结合,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各支部每月组织集体学习1次。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支部书记述职测评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局党组班子成员和局级领导共讲7次党课,基层党支部书记讲5次党课,各基层党支部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上1次党课。按要求高质量召开1次党组班子民主生活会。
(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加大党规党纪宣传解读力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积极落实吉林省统计局党组、纪检组工作部署,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监督研判机制,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警示干部远离44个风险点,在节日节点常敲警钟。开展“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打造廉洁奉公的好队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社区党组织深入开展“四联四促”活动,同时为疫情防控贡献志愿力量。
(四)开展党史教育系列活动
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践行使命任务。组织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制作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和发展成果主题展板,并组织参观学习;组织“我想对党说”红色诗歌诵读、“矢志不移、坚定理想信念”讲红色故事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革命歌曲大联唱活动;收看《建党伟业》系列电影党课等。积极组织青年干部参加吉林省统计局和吉林市开展的“初心不改跟党走、青春奋斗十四五”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和参观“喜迎百年华诞、篆写美丽江城”主题书画作品展。组织开展“讴歌百年辉煌、奋进崭新征程”主题征文和百年百人答百题活动。开展“缅怀先烈·学党史”祭扫烈士陵园活动。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奏响时代凯歌”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
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积极主动服务经济发展
(一)加强经济形势研判
延伸统计触角,前移工作重心,转变“部门视角”为“决策视角”。统筹各方力量,从统计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入手,通过宏观环境研判、统计数据分析、重点企业调研等手段,深层次、高质量做好相关领域、区域、产业、行业的监测分析。对出现异常波动的指标认真查找和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工作建议,增强经济运行协调性,助推经济稳步增长。
(二)围绕重点强化监测
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监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新”产业、绿色发展和小康社会进程等多个领域进行重点监测;建立“六零指数”,重点关注占吉林市各行业总量近70%的20户规模工业、20户批零住餐、10户建筑企业、1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在全市范围内梳理80个重点项目进行月度跟踪,为市委、政府重点工作的落实提供扎实统计保障。
(三)提供全程化统计服务
建立健全主要指标日报告、主要指标上报和反馈动态服务表制度。按照数据生产时间轴,及时提供《主要指标预计情况》《数据进度情况日报告》《统计数据速览》《亮点、向好和关注三类指标》《数据服务表》,将进度数据及时报送市领导,实现统计服务全程化。同时完善《统计专报》《统计调查报告》《统计月刊》的“两报一刊”监测体系,为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保障。全年共撰写《统计专报》《统计调查报告》《重点课题》140余篇,其中,10余篇获市委、市政府领导重点签批,市领导签批相关意见建议已转化为决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四)提升统计分析质量
统计分析在“精”“准”“深”“全”上做文章。一是建立统计分析绩效考核制度。将统计分析撰写和采用情况纳入日常、季度及年度考核,形成系统化统计信息分析考核机制。二是创新建立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八步分析法”,对市委、政府的分析材料突出宏观情况介绍,增减趋势梳理,增减量分析,重点区域、行业解读,重点企业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亮点、向好、关注指标提炼,要素指标支撑性分析。三是季度召开专题分析培训会。季度召开全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交流培训会和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打造成长课堂,对典型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讲解,逐一点评并给予具体指导,进一步完善统计分析成果。
三、聚焦全省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助力服务业攻坚
(一)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一是建立联席工作制度。结合“高质量发展协同联动”专项行动,强化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联动,以政府文件形式发文,建立吉林市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数据共享管理机制。二是积极对接相关部门。聚焦88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分6组与33个相关部门积极对接。三是联合部门会商。与行业主管部门多次召开协同联动会商会议,一一对接各行业监测的企业及具体指标,对农业、工业、商贸业、服务业、建设领域等行业入库入统工作难点问题进行共同研讨会商。
(二)深化企业入库入统
一是厘清部门职责。以政府文件形式发文,夯实各级部门责任,推进“三类”企业入库入统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机制。建立新增企业(项目)排查报送机制、核实反馈机制、协调联络机制和督察考核机制,实现市场主体监管全覆盖。三是建好拟升规(限)单位培育库。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达标名录库,核实“三类”企业达标情况,建立了吉林市“三类”企业入库入统培育库。四是加大监测力度。加大培育库单位监测力度,建立并落实“一企一档”统计工作制度,动态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前景,确保企业及时入统。五是推广升规入库“十法”。经过实践探索,总结推动入库入统工作“十种方法”,并进行全面推广。六是开展各类专项排查。先后开展“五类特殊单位”等十余项专项排查,排查单位2000余户。
(三)组织专题调研会诊
一是开展大调研活动。深入企业、深入部门、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专题调研,与县(市)区政府实地对接交流并点对点指导,全面摸排服务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服务业经济发展、服务业企业经营发展以及入库入统5个方面指出22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18项具体解决措施。二是联合部门破解难题。与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工信局、商务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合调研,深入12户重点企业,破解达标企业入库意愿不强难题。
(四)加强基层考核督导
一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积极与吉林市政府督查室和绩效办沟通,将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统计工作纳入政府对各部门、各县(市)区绩效考核和政府督导内容。二是深入基层实地督察。由吉林市政府督查室牵头,与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商务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实地督查。
(五)开展统计大培训
分四个层面,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大培训”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近万人次。一是政府部门专题培训。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吉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业入库入统培训会议,市、县、乡三级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共1000余人参加。三次走进中共吉林市委党校,围绕高质量发展、统计法律法规及统计业务知识进行专题培训,培训人数近200人。二是统计系统能力培训。开展全系统“统计大讲堂”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系统统计干部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三是企业统计知识培训。分专业对企业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企业统计方法制度理解不到位、统计报表逻辑关系不清晰等问题及时进行培训指导。四是基层人员业务培训。面向乡(镇)街统计人员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夯实基层统计力量。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统,切实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一)落实督查整改任务
认真落实国家统计督察整改工作要求,对照“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有温差,统计法定职责履行存在偏差,贯彻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有落差,统计违纪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存在”4个方面、15项问题清单,明确26个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作职责,压实部门主体责任,按时间节点逐项推进整改工作落实,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一是完善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体系,建立数据质量溯源追责制度,全面落实各级人员的数据质量责任,形成谁主管、谁负责,一级一级抓、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源头数据质量。二是健全完善数据审核评估制度。按季度组织开展专业间数据质量评查,按年度对统计基层基础、名录库管理等方面统计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压紧压实各方面数据质量管控责任。三是建立统计数据人机联审和查询备案制度。日常报表期间,严格按照“机器审核、人工审核、汇总审核”的流程和要求,对各单位进行逐户公式审核和人工把关查验,再对区域数据汇总整体把控。
(三)强化数据质量核查
积极探索建立数据核查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一线开展业务检查指导,发挥数据核查提醒作用。3月份,组织各县(市)区对吉林市“四上企业”1-2月份数据进行实地核查。从核查情况看,统计数据质量总体是好的,但仍存在上报数据依据不充分、统计方法制度理解不到位、对统计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7月份,吉林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由统计局、发展和改革委、工信局、商务局、住建局组成6个督查组,对吉林市重点企业上半年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企业30户,并对其进行责令整改。
(四)完成数据“双比对”工作
对企业2020年统计年报数据、2021年统计季度数据增幅异常的情况,按照“双比对”原则,将统计联网直报平台数据与税务部门纳税申报平台、企业决算数据进行比对。对数据不一致、增幅异常等情况由企业上报书面材料说明原因,统计局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进行核查认定,发现问题按照原因追溯制度进行追责。
(五)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探索推进统计监督和纪检监察、巡察监督贯通协同,健全完善统计执法与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审计和税务助力的协调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吉林市统计“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统计专项执法检查,常态化开展疑似数据质量问题的查询和核实,对执法检查发现的统计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同时,加强统计执法人才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升统计执法能力。
(六)深化统计普法宣传
聚焦“9·20”统计开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多层面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尤其是加强对基层企业的普法宣传,通过下发《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宣传单、《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等形式,做到时时宣传,维护统计法律权威。坚持采取“六进”宣传方式,即“进理论学习中心组”“进党校”“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进统计大讲堂”,不断提高各级领导、企业、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认知与重视。
五、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推动统计工作优化升级
(一)调查摸底精准指导
按照吉林省政府开展“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加强基层”活动要求,以县、乡两级联动为基础,围绕统计机构、人员、经费、办公设备、业务开展等情况,对重点板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围绕走访调研中出现的问题和基层诉求,切实加强对基层企业的交流和指导,及时掌握基层统计工作运行动态,做好企业服务。
(二)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依托“网格管理”,建立县市(区)统计局(分局)、乡(镇)街统计站、社区统计工作联络室、网格统计点四级基层统计网络体系,进一步推进县乡两级统计规范化建设,加强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对统计站基层基础建设督查与指导工作。
(三)狠抓基层能力建设
一是开展“问诊式培训”,提升把关审核能力。依据各县市(区)统计局(分局)具体人员工作情况,精心梳理业务重点,点对点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二是开展“地毯式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一方面让统计员充分认识做好统计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应纳入统计范围的,全部进行统计;另一方面,对企业增减变动较大指标查询方法及日常填报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细致讲解。三是开展“上门式培训”,确保数据填报准确。深入了解企业经营中存在困难及问题,深入企业进行培训指导。
(四)实施示范引领工程
总结推广标准化统计站试点经验,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全面推进“县、乡、村、企”统计业务规范化,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标准化。实行“一企一档”“一项目一档案”管理,动态实现新增企业(项目)全覆盖,夯实企业数据填报基础,筑牢统计根基。目前吉林市现有标准化乡(镇)街统计站11个,全部建立企业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质量监管台账。
六、推进统计改革创新,保障统计体系高效运行
(一)打造“大统计”工作格局
以建设服务型统计为抓手,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政府主导、统计牵头、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的“大统计”工作格局,充分融合信息资源、深入推进交换共享、确保工作落实见效,为服务业攻坚、入库入统、统计督查整改等全年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二)顶层设计一体推进
组织专班,结合实际,研究谋划全年工作,印发《统计工作要点》统领全局全年工作,按照工作重点及任务分解表逐项推进工作。同时继续围绕十个方面,推进系统工作“一体化”,巩固全系统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机关工作效能
一是机关管理规范化。继续推进“十个一”工程,进一步推动机关规范化管理,巩固办事有程序、工作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工作局面。二是重点工作清单化。每月初印发月度重点工作安排,明确全局重点工作内容、重要工作事项清单,对基层局工作按季调度,涉及全局性的重点工作进行“一事、一毕、一总结”。三是档案管理标准化。从各项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协调推进、成效验收,都形成完整档案资料,进行规范性档案归档,实现闭环管理。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按照吉林省统计局工作部署,及时购置相应基础设施,安装完成吉林市地区统计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二是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压实网络安全责任,落实各项要求,启动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抓好软、硬件建设,保障网络安全。三是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根据统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求,集中技术精英按业务需要研究探索新的数据搜集、处理手段。
七、强化统计能力提升,打造专业化高素质队伍
(一)充实统计队伍力量
经与吉林市政府积极争取、主动协调,继续通过社会公开招录地方财政供养的辅助调查员4名,解决统计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等问题。
(二)推行团队协作机制
充分整合统计人才资源,发挥团队力量,挖掘每个人的潜能,用团队引领整体能力的提升。一是建立讲师团队。通过开展优秀讲师评选活动,综合考量课件质量、讲课效果、个人专业能力和工作表现等多方面指标,选出48名优秀讲师建立讲师团队,凝聚专业力量。二是组建青年突击队。打破处室壁垒,统筹全局18名青年干部,组建“青年突击队”,共同参与各项重点工作,同时培养年轻的“全天候统计人才”。
(三)打通干部交流渠道
针对统计系统人员封闭、公务员招录人员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广纳人才,公开选调4名来自县(市)区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局人员,充分发挥其基层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优势,为统计队伍增添新鲜血液、激发活力,更好地引导统计干部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四)实施干部成长工程
通过建立工作业绩考核办法,约束并激励干部积极工作。设立目标岗位责任制,将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合理分工、明确到人。每项工作任务设立AB岗,有效提升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下派任职、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储备后备人才,为年轻干部发展搭建平台,让有培养价值的干部尽快成长。
(五)加强统计能力培训
一是持续开展“统计大讲堂”,纳入吉林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大讲堂内容,实施“两精选”“三严格”培训制度,即:精选授课教师,精选培训内容;严格课件制作、严格课堂秩序、严格效果考核。二是与吉林市北华大学联合创办统计培训基地,拓展统计视角,增强统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八、优化质量提高效率,全力做好普查调查工作
(一)做好人普后期工作
一是信息安全保障到位。认真做好人口普查信息安全工作,及时收回并清理电子采集设备中的普查信息,及时收回并销毁下发的部门行政资料及普查备用纸质表。二是经费保障落实到位。“两员”劳务费专项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各乡(镇)街道。三是成果开发服务到位。发布《吉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编印《吉林市人口普查数据解读》,积极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提供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二)积极推动人变工作
一是狠抓样本核实。对样本单位逐一现场踏查,主动与抽中小区的乡(镇)街、村委会及社区联系接洽,争取工作支持。二是制订工作方案。结合吉林省统计局要求及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吉林市2021年人口变动调查工作方案》。三是严格选配人员。把好关口、严格选配调查人员,严密组织调查员业务培训。四是协调部门联动。多方获取相关信息,全力组织开展正式入户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