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通化市统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六大专项行动”,紧紧围绕通化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加快推进统计改革创新,持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和统计法治基础,全面提升统计能力和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为通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
(一)持续推动重要文件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提请地方党委政府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规范性文件,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先后组织2次集中学习。将统计法律法规纳入地方“八五”普法规划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及统计法律法规,纳入全市统计系统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年度干部职工学法计划。
(二)巩固巡视和统计督察整改成果。按照市委部署,对标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扎实抓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如期完成3项整改任务、5条整改措施。对标国家统计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认真梳理查找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印发部门统计、乡镇统计、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统计工作流程等5部统计工作制度汇编,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统筹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局领导带队,全员参加通化市疫情防控卡点值守、物资装卸、入户核酸检测和防控指挥部数据审核汇总工作。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排查包保等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系统内人员管控,做好办公区域防护消杀。针对疫情影响,开展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统计调查。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绩突出,2名同志荣获2021年通化市五一劳动奖章。
二、求真务实,高质量完成统计调查任务
(一)圆满完成通化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做好后续数据整理、公报发布和数据解读工作,被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授予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二)扎实做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加强数据协调性、匹配性和衔接性审核评估,实现了县(市、区)汇总数据与全市数据在总量、增速和结构方面的基本衔接,客观真实反映了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实际。
(三)认真开展各项常规统计调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标准和统计方法制度,扎实做好农业、工业、建筑业、贸易、服务业和投资领域各项常规统计调查。开展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监测、能源“双控”监测、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监测和资质外建筑业监测。开展“四上企业”以外法人单位劳动工资抽样调查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编报市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绿色发展评价工作。
(四)全力抓好服务业统计工作。把服务业统计列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服务业统计工作,成立促进服务业统计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深入开展服务业统计大调研、大培训,加强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的分析研究,精准提出建议对策,有力推动服务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五)圆满完成人口变动情况调查工作。样本覆盖全市6个县(市、区),抽中91个村(块)级样本,384个小区,3496个住户。对调查员和统计助理共190人进行了业务培训和试填题练习讲解,按时完成建筑物和住房单元核查工作,高质量完成入户登记上报工作。
三、协同联动,扎实抓好入库入统工作
(一)精心组织,协同联动。坚持全系统一盘棋,组建工作专班,构建纵向联动、横向交流机制,由工作专班“一竿子插到底”,名录管理部门和专业科室各司其职,形成入库入统的整体优势。抽调专门力量加盟市里组建的“6+3”入统工作专班,推动建立市县乡企协同联动、部门通力合作、专班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汇聚广泛的入库入统智慧力量。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原则,由县(市、区)政府负总责,充分发挥工作专班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统筹推进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夯实清单,有的放矢。重点围绕新注册企业、“五类”特殊行业、产业活动单位、近年来退库企业和限额以上大个体情况,相继组织开展了两轮全市性企业大调研、大排查、大会诊,梳理筛选出符合标准尚未入库单位清单、达到规模不符合入库条件单位清单和成长性较好、需要继续培育的单位清单,进行分类排队、形成梯次结构,做到有的放矢推进入库入统。
(三)聚焦核算,精准施策。对标对表统计制度,按照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在地统计的原则,以“解剖麻雀”的功力,一类行业一类行业研究,一户企业一户企业突破。挖掘部门“关联”业务潜能,筛查住建、商务、卫健等20多个部门潜在服务业企业,推动达标企业入库入统。
(四)加强指导服务。发挥统计部门企业入库入统指导性引领性作用,提出分行业入库入统10条建议,编印《企业入库操作指南》。开发“数据通化”APP平台“企业入库入统知识宣传动画”,开展入库入统知识培训,线上线下、分级分层培训基层统计人员700多人次。细化量化入库申报流程,指导拟入库企业(项目)单位第一时间办理申报手续,并认真做好实地核查和材料审核,加快提升审核报批办结效率,最大限度保证了达标企业及时入库入统、实现应统尽统。
四、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一)加强协同联动,构建大统计格局。按照通化市政府《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责任分工方案》要求,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做好高质量发展指标测算和目标制定,及时反馈主要指标数据在省内位次,服务领导决策。坚持重心前移,变事后统计为事前联动,变封闭统计为开放统计,重点围绕88项高质量发展指标特别是与GDP核算有关的指标运行情况,提前协同相关部门做好预测预判,夯实核算数据基础,真实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定期会商研判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协调解决相关突出问题,保障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二)优化监测分析,精准研判经济运行态势。组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专班开展重点领域监测,选定30户工业企业、6户服务业企业、20户批零住餐企业、20户建筑业企业和5个重大投资项目,每月20日进行监测分析,预测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监测结果和经济运行进度。从统计的角度和视野, 科学解读数字背后的经济关系及经济规律,反映经济运行呈现出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重点围绕“十大行动、百项工程”,开展专题调研分析,撰写了《点燃冰雪旅游经济助力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通化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究》等多篇调研报告。年内被各级各类载体采用的统计分析62篇,统计信息275篇,较好地发挥了统计预警预测、分析评价和信息咨询作用。
五、强化源头治理,不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一)加强统筹部署。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和《吉林省统计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印发《通化市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定出台乡镇街道和部门统计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统计工作规范(试行)》,明确了基层统计职责、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分别编辑形成了《统计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构建起系统化、规范化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制度体系。
(三)推进乡镇(街道)统计规范化建设。制定《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基层统计工作调研和检查考评,大力推动落实乡镇统计工作规范,稳定基层统计队伍,提升基层统计能力,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全市79个乡级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116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1.5人,其中专职统计人员33人,占28.4%。799个村(居)委会,配备统计人员808人。除新设立的街道办事处外,乡级统计机构全部实现了统计局域网络互联互通,配备台式计算机118台,笔记本电脑73部,打印机93台,卷柜98个。具有独立办公场所的乡级统计机构25个,占31.6%。76个乡级统计机构建立了统计工作台账,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四)大力开展统计业务培训。面向市、县两级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库企业、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和统计部门人员,以统计制度方法、报表填报流程、指标计算方法、数据审核要点和入库入统知识为主要内容,大范围、深层次、系统性开展线上线下、分级分层统计业务培训达千余人次,做到全覆盖、无盲区,应训尽训。先后与发展和改革委、工信、住建等部门联合举办入库入统、规模以下工业样本、建筑业、房地产等领域专业培训,印发课件、手册、工作指南3000余份。建立统计人员包保联系部门和企业制度,现场一对一、点对点进行业务指导,大幅度提升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统计工作能力。
六、强化深度融合,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以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的深度融合、建好数库当好智库为着力点,延伸网络系统、完善两个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统计信息共享和统计数据生产与服务方式创新的新突破。一是统计局域网络延伸至乡镇、街道,提升基层业务水平。全面推行统计报表网上报送、统计任务网上部署、工作事项网上办理、工作经验网上交流,并建立起乡级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二是“数据通化”APP平台推动统计服务优化升级。按月推送主要指标数据,开发了“企业入库入统知识宣传动画”,成为党政领导离不开的“信息部”和“口袋书”。三是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平台加快数据共享进程。向党政领导提供主要经济指标、“四上”企业(项目)数量、重点企业监测和拟入库企业公示情况,有关部门在按照制度定期向平台推送数据的同时,可依权限查阅其它部门的数据信息,打破了部门间信息“壁垒”。
七、强化依法治统,发挥统计监督职能
(一)常态化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把统计法治教育融入到统计报表布置、统计业务培训、统计资料发布、统计咨询服务和统计法律事务送达的全过程。制定统计“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宣传计划,印发年度法治工作要点,结合业务培训开展统计法治教育8批次、700余人次,开展系统内统计违纪违法警示教育2次。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统计专栏,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结合“赓续红色血脉 奋进统计未来”统计开放日活动,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统计法治意识。
(二)加大统计执法监督力度。在政府网站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畅通统计违纪违法行为举报渠道,公示统计失信企业和失信人员。制定《通化市统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加大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常规统计调查的统计执法监督力度,“四上”企业“双随机”抽查比重提高至6%,年内完成 “双随机”执法检查32户、专项执法检查80户。
(三)完善统计法治制度。对以往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进行再梳理、再充实、再完善,结合国家和省局相关制度,印发《通化市统计法治工作规范化手册》,统计法治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严格落实《通化市统计机构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规定(试行)》,健全数据质量管控体系,认真执行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审核评估办法、核查办法和业务操作流程,压实数据质量管控责任,做到“谁出数谁负责、谁报数谁负责”,推动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
八、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工作重点全部放到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上来。召开全市统计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会议,多次召开“定期议党”“专题议党”会议,研究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和统计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制定印发2021年市局党建工作要点和纪检工作要点,扎实推动党的建设深入开展。
(二)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合理制定市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员干部年度理论学习计划,用好公务员网络学习平台。召开党组学习会6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10次,支部集体学习会8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全市统计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优化政治生态。
(三)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好“规定动作”,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定期观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建立党史教育工作群,每天自学《党史百年.天天读》。举办了全市统计系统党史知识竞赛、革命先烈事迹故事比赛和“学史增信,铭记初心”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结合党史宣传教育,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
奋进统计未来”统计开放日活动。
(四)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充实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细化量化党建工作流程,编印《机关党建工作规范化手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
“双周集中学习日”和“周三、周五学习活动日”制度,召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支部党员大会4次,支部委员会12次,支部党课4次。开展领导班子成员支部联系点工作,与民强社区结对共建,开展为群众服务献爱心活动。
(五)严明党的纪律规矩。制定“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组织科级以上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和《统计行风建设责任书》。紧盯关键节点,做好廉政提示提醒,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组织参观市纪委廉政警示展馆,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