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形成较为准确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底册,吉林市统计局认真谋划、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力量,稳扎稳打圆满完成基本单位名录库清查工作。
一、顶层谋划,统筹协力
吉林市局高度重视本次清查工作,党组书记、局长董惠忠靠前指挥、亲自部署,并提出多项具体工作要求:由市、县两级普查中心牵头组织,专业处协助配合;各县、市(区)局(分局)一把手统筹安排,举全局乃至全区之力,把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包保制度,强化业务培训指导,把工作抓实、抓细,保质、保量完成。
二、统一部署,动态调度
吉林市局将省局下发的涵盖8个部门,近16万条单位信息进行区域划分,合理设计表式,分类整理单位情况,标注相关信息,最大限度为数据信息返回及区域交换提供方便,为各县、市(区)局(分局)工作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局(分局)工作人员将数据进行整合,利用软件排重后与名录库信息进行比对,将筛选出的单位逐条甄别,借助“天眼查”“企查查”“百度地图”等软件查找单位详细信息,最后进行实地核实或电话询问,以此为依据逐步更新维护名录库信息。建立清查工作定期调度机制,实时掌握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作进展情况,对完成进度较慢的地区进行督导,了解动态情况,查找具体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三、强化培训,研判答疑
吉林市局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业务培训。吉林市局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实地指导清查工作开展,各县级统计机构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屯将业务指导延伸到最基层。对于新增企业,不仅严格按照工商信息录入企业基本情况,还要对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和企业类型计算规则录入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控股情况、单位类型、机构类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隶属关系指标。对在库企业做好填报指标的修改更正,及时剔除注销企业资料,确保在库企业信息的准确、完整。研判县级统计机构在清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协调、积极解答,对多发、频发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共形成26项“问题解答清单”,便于基层更好开展工作。
四、主动升级,结果精准
吉林市局在省局布置划分的“新增”“变更”“剔除”“查找不到”4项指标的基础上,自加压力、主动升级,进一步将“查找不到”的原因细化出“注吊销”“关闭或停业”“筹建”“在库”4项,将上述8种情况作为核实结果的划分选项,规范清查核实结果反馈标准。由于收到的数据杂乱无序,市、县两级经过了多次“市级区域划分到县级企业认领,再返回重新划分和重新认领”的数据交换,最终保证了本次核查单位结果精准可靠、不重不漏。
五、组建专班,督导检查
吉林市局临时组建清查工作督导专班,对各县、市(区)、开发区清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专班依据清查定期返回数据抽取单位名单核查企业基本信息,确认单位是否真实存在,确认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详细名称、详细地址、机构类型、登记注册类型、主要业务活动和行业代码是否准确。根据核实结果填写《核查结果登记表》,并将清查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县级统计机构的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