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24年,四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定不移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1.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1.5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占比为31.3:20.3:48.4。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3.93万人,市区人口57.23万人,占总人口34.91%。全年出生人口0.7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65‰;全年死亡人口2.4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4.61‰。
表1: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
年末总人口(万人) |
比重(%) |
全市常住人口 |
163.93 |
- |
#城镇人口 |
90.17 |
55.01 |
乡村人口 |
73.76 |
44.99 |
#男性 |
81.49 |
49.71 |
女性 |
82.44 |
50.29 |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2%,八项分类指标呈现“六升二降”的特征。食品烟酒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7%;衣着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居住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交通通信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医疗保健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8%;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8%。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林业产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牧业产值234.6亿元,比上年增长5.9%;渔业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3.6%。水产品总产量6596吨,比上年增长9.0%,木材产量130186.9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6.3%。
2024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万公顷。粮食产量490.1万吨,比上年增加9.4万吨,同比增长2.0%。玉米播种面积52.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万公顷,玉米产量448.5万吨,比上年增加11.2万吨;水稻播种面积3.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万公顷,水稻产量33.1万吨,比上年减少0.7万吨;大豆播种面积2.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万公顷,大豆产量5.1万吨,比上年增加0.3万吨。
图1:2019—2024年粮食总产量 单位:万吨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0.3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万吨,增长2.9%。其中,猪肉产量28.5万吨,比上年增长0.4%;牛肉产量12.0万吨,比上年增长10.1%;羊肉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8.3%;禽肉产量8.5万吨,比上年下降0.05%;牛奶产量1.0万吨,比上年下降26.2%;禽蛋产量19.8万吨,比上年增长5.5%。猪饲养量513.3万头,比上年下降3.2%;牛饲养量154.3万头,比上年增长3.7%;羊饲养量175.6万只,比上年增长1.6%。年末生猪存栏172.9万头,全年生猪出栏340.3万头,下降0.8%。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5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拖拉机保有量70447台,比上年增长1.2%。农用水泵53581台,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0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7.5%。
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85.8%。资产总计占比60.2%,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2%,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当量值)降低率为5.5%。
表2: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24年 |
比上年增长(%) |
原油 |
万吨 |
17.90 |
-14.19 |
中成药 |
万吨 |
0.85 |
-18.1 |
服装 |
万件 |
384.54 |
-20.2 |
风机 |
台 |
160.00 |
-43.9 |
纸制品 |
万吨 |
2.27 |
-18.8 |
饲料 |
万吨 |
36.34 |
-14.3 |
饮料酒 |
万千升 |
33.78 |
-4.6 |
水泥 |
万吨 |
389.76 |
6.8 |
化学药品原药 |
万吨 |
0.82 |
46.0 |
纱 |
万吨 |
0.46 |
-16.6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1186.02 |
2.3 |
大米 |
万吨 |
14.58 |
-5.1 |
粗钢 |
万吨 |
140.01 |
0.0 |
钢材 |
万吨 |
65.32 |
-20.3 |
生铁 |
万吨 |
134.80 |
-1.1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16.80 |
-5.69 |
火力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95.44 |
-6.42 |
风力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7.60 |
-6.15 |
太阳能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3.76 |
20.81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7%,纺织业下降1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3.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4%,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2.1%,汽车制造业下降1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15.6%;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9.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1.5亿元,同比增长233.8%;私人控股企业利润总额5.0亿元,同比增长61.1%。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0.1亿元,同比下降115.3%;制造业利润总额7.5亿元,同比增长5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5.4亿元,同比下降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25元,同比下降1.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65%,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1,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8.28亿元,比上年下降11.8%。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95亿元,比上年下降5.0%。营业收入59.14亿元,比上年增长0.3%。建筑施工面积86.2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8%,竣工面积18.7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5.9%。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81.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5.27亿元,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72亿元,增长1.7%;金融业增加值33.61亿元,下降5.3%;房地产业增加值28.31亿元,增长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5.87亿元,增长12.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5.1%。
全年公路旅客发送量达757.8万人,比上年增长5.4%。旅客周转量达45396.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公路货物发送量10955.7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公路货物周转量3088878.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全市公路总里程 7790.703公里,等级公路7790.703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00%。
年末,全市出租车6584辆,比上年下降3.4%。市区出租车2974辆,与上年持平。
全市拥有邮政局、所79个,与上年持平。邮路总长度2585公里,比上年下降0.2%。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业务量44.5万件,比上年增长46.9%;包裹业务量2.5万件,比上年增长66.7%;汇兑0.1万笔,比上年增长400%;快递业务量544.2万件,比上年下降8.6%。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5.2亿元,比上年下降0.2%。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2504个,其中4G基站7240个,5G基站5264个。全国移动电话用户236.1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128.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2万户,比上年末下降36.9%,其中1000M速率及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214981户,增加23424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3.08亿GB,比上年增长8.2%。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14.2万户,比上年下降0.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36.1万户,同比下降9.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城镇零售额实现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5%;乡村零售额实现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6%。按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实现15.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商品零售实现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11.4%,饮料类零售额下降7.1%,烟酒类零售额下降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化妆品类下降46.6%,金银珠宝类下降42.6%,日用品类增长3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5.3%,中西药品类下降7.4%,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53.5%,家具类下降80.3%,通讯器材类下降3.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3%,汽车类增长16.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3%,民间投资增长20.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52.7%。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47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其中,住宅投资30.37亿元,下降13.1%;办公楼投资1044万元,增长64.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亿元,下降25.8%。
商品房销售面积54.0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2%,商品房销售额25.47亿元,比上年下降15.6%。住宅销售面积52.6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住宅销售额24.54亿元,比上年下降6.8%。
表3: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指标 |
比上年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6.0 |
#国有经济投资 |
- |
其他经济投资 |
87.1 |
房地产投资 |
-13.2 |
第一产业 |
161.6 |
第二产业 |
-8.8 |
第三产业 |
-16.5 |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0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87.5%。其中,进口总额1016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出口总额48995万元,比上年增长194.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4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4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市区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市区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图2:2019—2024年全市财政收入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51.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市区财政支出93.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在市区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8.5亿元,增长1.7%;科学技术支出0.2亿元,下降2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1亿元,增长24.6%;卫生健康支出12.8亿元,增长29.3%;节能环保支出2亿元,下降42.9%;农林水支出5.6亿元,增长20%;住房保障支出3.1亿元,增长26.3%。
表4: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12月末 |
比年初增加 | |
存款合计(万元) |
18454485 |
1403727 |
境内存款 |
18452315 |
1403911 |
1.住户存款 |
16209548 |
1471145 |
2.非金融企业存款 |
748556 |
-30735 |
活期存款 |
490976 |
-68994 |
定期及其他存款 |
257580 |
38259 |
3.广义政府存款 |
1494150 |
-36510 |
财政性存款 |
76370 |
-176655 |
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
61 |
11 |
境外存款 |
2170 |
-184 |
贷款合计(万元) |
8370501 |
323429 |
#住户贷款 |
3424724 |
226288 |
1.短期贷款 |
1153570 |
140273 |
消费贷款 |
197599 |
-13705 |
经营贷款 |
955971 |
153979 |
2.中长期贷款 |
2271154 |
86014 |
消费贷款 |
1790633 |
73473 |
经营贷款 |
480521 |
12541 |
企(事)业单位贷款 |
4945776 |
104641 |
1.短期贷款 |
2055692 |
-108229 |
2.中长期贷款 |
2656115 |
199625 |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31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6家,人寿保险公司1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73474万元,比上年上升0.5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5981.71万元,比上年增长5.89%;人寿险保费收入317491.99万元,比上年下降1.87%。各类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29599.12万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5754.6万元,比上年下降13.85%。人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23844.52万元,比上年增长26.8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大学4所,招生16830人,在校生53112人,毕业生14284人。全市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2543人,招生745人,毕业生1103人。全市有普通中学131所,招生26567人,在校生80426人,毕业生29569人。其中:普通高中20所,招生11382人,在校生33038人,毕业生12426人。普通初中111所,招生15185人,在校生47388人,毕业生16843人。全市有普通小学122所,在校生70063人,招生8997人,毕业15503人。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1310人,招生243人,毕业生336人。全市有幼儿园、学前班263所,在园(班)人数20792人。
2024年,四平市向省申报科技项目53项,列入省科技计划18项,申请资金2454.5万元。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截至2024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馆、艺术馆7个。公共图书馆4个,收藏图书81.257万册,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截止2024年末,四平市共有卫生机构1724个,其中,县级以上公立医院25家,民营医院43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17个,卫生院71个,村卫生室724个,门诊部3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78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个,其他卫生机构12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4492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1254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667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60张,其他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2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7184人,执业(助理)医师6651人,注册护士7984人。
全市体育竞技成绩优异,各级赛事活动亮点纷呈,文旅体深度融合释放消费能量。获得奥运会单项比赛前8名1次,获得国际级比赛1枚金牌,国家级比赛9枚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有2人获得第十五届全运会参赛资格。其中:2024年法国巴黎第33届夏季奥运会,我市运动员陈佳鹏与队友配合,闯进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跑出38秒06,创赛季最好成绩,夺得第7名。全市共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80余次,内容涵盖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速度滑冰等20余个项目。市本级举办的赛事活动18场,国家级比赛其中国家级赛事2场,省级赛事10场,参与人数约15万人,带动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十一、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27元,比上年增长3.8%;全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4元,比上年增长5.8%。
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3.6万人(不含公主岭),比上年增长0.42%。参加失业保险12.9万人(不含公主岭),比上年下降4.03%。
全市养老机构60个;养老机构床位7670张。2024年末全市共有12054户、14869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26760户、4202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665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920元/年,比2017年提高1920元/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640元/年,比2017年提高2140元/年。城镇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780元/月和535元/月。
十二、资源环境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59.6亿千瓦时,增长2.2%。全市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按照《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34%。
全市全年5条主要江河的10个国控断面中,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监测断面10个,占断面总数的100%,其中Ⅰ-Ⅲ类水质监测断面9个,占断面总数的90%。
全年全市7个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状况基本良好。其中,地表水源地3个,地下水源地4个,均为Ⅲ类水质水源地。
2024年全年降水量平均值833.9毫米,市区全年降水量累计857.4毫米;全地区全年平均气温7.7℃,市区全年平均气温7.5℃;全地区全年最高气温平均值均为13.7℃,市区全年最高气温平均值均为13.7℃;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平均值2.5℃,市区全年最低气温平均值2.0℃;全地区日最大风速平均值5.7,市区日最大风速平均值6.1。为防御各类气象灾害,气象部门全年面向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427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信号38次。全年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8次,人工防雹6次。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提供的部门统计资料。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四平调查队;农业基础设施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市电业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电话用户等数据来自相关通信部门;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货币金融类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四平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活救助资金、城乡低保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及四所大学;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公共图书馆、广播电视、图书、体育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