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24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无畏艰难、沉着应变、真抓实干,拼尽全力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三个千亿级”齐头并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居全省前列。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事业发展积极向上,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6.7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52.69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84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为12.9:26.5:60.6。[2]
表1: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单位:亿元
指 标 |
2024年 |
比上年增减(±%) |
地区生产总值 |
576.79 |
3.9 |
农林牧渔业 |
78.31 |
4.9 |
工业 |
101.00 |
3.8 |
建筑业 |
51.92 |
6.7 |
批发和零售业 |
34.54 |
3.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4.18 |
0.8 |
住宿和餐饮业 |
7.53 |
9.6 |
金融业 |
32.82 |
-3.4 |
房地产业 |
27.18 |
1.7 |
其他服务业 |
209.30 |
4.6 |
营利性服务业 |
63.24 |
8.6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146.06 |
3.0 |
第一产业 |
74.26 |
5.0 |
第二产业 |
152.69 |
4.8 |
第三产业 |
349.84 |
3.3 |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16.9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0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53万人,出生率为4.47‰,比上年增长0.6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33万人,死亡率为11.22‰,比上年增长0.7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5‰。人口性别比为98.02(以女性为100)。
表2: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指 标 |
2024年 |
比重(%) |
全市总人口 |
116.97 |
- |
其中:城镇人口 |
75.17 |
64.26 |
乡村人口 |
41.8 |
35.74 |
其中:男 性 |
57.9 |
49.5 |
女 性 |
59.07 |
50.5 |
其中:0-15岁 |
12.26 |
10.48 |
16-59岁 |
66.56 |
56.9 |
60岁及以上 |
38.15 |
32.62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15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94人,全市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15556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八大类指标呈“三涨一平四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0%;衣着类价格下降3.4%;居住类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3.8%;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3.8%。
表3:2024年全市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指 标 |
全 市 |
比上年上涨(+) 下降(-)百分点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99.6 |
-0.4 |
其中:食品烟酒 |
99.0 |
-1.0 |
衣着 |
96.6 |
-3.4 |
居住 |
100.0 |
0.0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1.3 |
1.3 |
交通通信 |
97.3 |
-2.7 |
教育文化娱乐 |
103.8 |
3.8 |
医疗保健 |
99.4 |
-0.6 |
其他用品及服务 |
103.8 |
3.8 |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145.4万吨,比上年增产0.5%,其中玉米产量102.7万吨,水稻产量39.2万吨。
蔬菜总产量26.4万吨,比上年增产4.9%。
全年牛出栏总量达9.2万头,比上年增长6.7%;生猪出栏总量达33.0万头,下降1.6%;家禽出栏总量达3113.6万只,下降2.4%;羊出栏总量达5.7万只,增长8.2%。猪肉产量2.7万吨,增长0.2%;牛肉产量1.6万吨,增长8.9%;羊肉产量770吨,增长9.6%;禽蛋产量2.6万吨,增长0.2%;牛奶产量1959吨,下降5.4%。
表4: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2024年 |
比上年增减(±%) |
粮食总产量 |
万吨 |
145.4 |
0.5 |
蔬菜总产量 |
万吨 |
26.4 |
4.9 |
猪肉产量 |
万吨 |
2.7 |
0.2 |
牛肉产量 |
万吨 |
1.6 |
8.9 |
羊肉产量 |
吨 |
770 |
9.6 |
禽蛋产量 |
万吨 |
2.6 |
0.2 |
牛奶产量 |
吨 |
1959 |
-5.4 |
牛出栏总量 |
万头 |
9.2 |
6.7 |
生猪出栏总量 |
万头 |
33.0 |
-1.6 |
羊出栏总量 |
万只 |
5.7 |
8.2 |
家禽出栏总量 |
万只 |
3113.6 |
-2.4 |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9.9万千瓦。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8648台,其中大型拖拉机467台,中型拖拉机12262台,小型拖拉机45919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877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21.8%,集体企业下降61.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1.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1.3%,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
表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
单位:亿元
指 标 |
比上年增减(±%) |
规模以上工业 |
3.8 |
其中:医药制造业 |
14.0 |
冶金工业 |
-26.2 |
食品工业 |
-6.0 |
能源工业 |
1.7 |
装备制造业 |
-3.6 |
建材工业 |
12.0 |
化工工业 |
8.1 |
其中:国有控股 |
-21.8 |
其中:民营工业 |
10.5 |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0%,冶金工业下降26.2%,食品工业下降6.0%,能源工业增长1.7%,装备制造业下降3.6%,建材工业增长12.0%,化工工业增长8.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3]增加值增长11.7%;高耗能行业[4]增加值下降10.6%。
表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生 铁 |
万吨 |
251.7 |
-32.2 |
粗 钢 |
万吨 |
247.6 |
-33.4 |
钢 材 |
万吨 |
210.1 |
-33.2 |
焦 炭 |
万吨 |
129.9 |
-32.7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34.7 |
1.0 |
水 泥 |
万吨 |
92.7 |
-24.0 |
中成药 |
万吨 |
10.4 |
6.9 |
白 酒 |
千升 |
537.1 |
191.9 |
葡萄酒 |
千升 |
3674.9 |
-3.2 |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亏损22.8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7.0亿元,下降62.6%;冶金工业亏损24.8亿元;食品工业实现利润0.4亿元;能源工业亏损0.1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9亿元,下降14.1%;建材工业亏损1.2亿元;化工工业亏损4.6亿元。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7.1亿元,下降62.4%;高耗能行业亏损30.7亿元。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89.7亿元,比上年下降23.7%。其中,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96.1亿元,下降20.5%,冶金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0.1亿元,下降36.0%,食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下降5.1%;能源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下降2.1%;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下降15.3%;建材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下降32.1%;化工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下降18.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7.3亿元,下降20.3%;高耗能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33.5亿元,下降30.5%。
表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增速
单位:亿元
指 标 |
营业收入 |
利润总额 | ||
2024年 |
增减(±%) |
2024年 |
增减(±%) |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
289.7 |
-23.7 |
-22.8 |
-- |
其中:医药制造业 |
96.1 |
-20.5 |
7.0 |
-62.6 |
冶金工业 |
90.1 |
-36.0 |
-24.8 |
-- |
食品工业 |
32.0 |
-5.1 |
0.4 |
-- |
能源工业 |
25.0 |
-2.1 |
-0.1 |
-- |
装备制造业 |
13.0 |
-15.3 |
0.9 |
-14.1 |
建材工业 |
11.2 |
-32.1 |
-1.2 |
-- |
化工工业 |
11.5 |
-18.1 |
-4.6 |
-- |
其中:民营经济 |
183.6 |
-18.0 |
-1.2 |
-107.8 |
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 |
97.3 |
-20.3 |
7.1 |
-62.4 |
高耗能行业 |
133.5 |
-30.5 |
-30.7 |
-- |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5.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实现营业收入57.3亿元,比上年下降13.8%;实现利税总额3.5亿元,比上年下降7.9%;建筑施工面积4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9.5%;竣工面积3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0%。
四、服务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18亿元,增长0.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9.6%;金融业增加值32.82亿元,下降3.4%;房地产业增加值27.18亿元,增长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9.61亿元,增长4.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97亿元,增长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加值5.09亿元,下降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17亿元,增长9.8%。
全年全市铁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411.4万吨,旅客运输量62.5万人次;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1528.0万吨,旅客运输量313.0万人次;水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25.1万人次;民航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0.9吨,旅客运输量23.36万人次。
表8:交通运输货运量及客运量
分 类 |
货物运输量(万吨) |
旅客运输量(万人次) | |
铁 路 |
411.4 |
62.5 |
|
公 路 |
1528.0 |
313.0 |
|
水 路 |
0 |
25.1 |
|
民 航 |
0.9(吨) |
23.4 |
年末全市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811.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86.3公里,二级公路848公里,三级公路1159.1公里,四级公路3617.9公里。高速公路达484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24.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0.8%。其中,载客汽车达21.9万辆,增长1.9%;载货汽车达2.6万辆,增长8.3%。
全年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收入9.9亿元,下降3.9%。完成邮政业务收入8.4亿元,增长20.25%,其中,邮政普遍服务业务收入0.12亿元,快递服务业务收入4.46亿元。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2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59.2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达60.4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54.6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8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5亿元,增长2.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02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73亿元,下降19.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53.83亿元,增长2.6%,餐饮收入额1.92亿元,增长13.0%。
表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单位:亿元
指 标 |
2024年 |
比上年增减(±%) |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55.75 |
2.9 |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 |
||
其中:城镇 |
47.02 |
8.8 |
乡村 |
8.73 |
-19.9 |
按消费形态分 |
||
其中:商品零售 |
53.83 |
2.6 |
餐饮收入 |
1.92 |
13.0 |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3.7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2.1亿元,下降11.6%。投资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102个,完成投资159.0亿元,比上年下降4.6%。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从支柱行业看,冶金行业完成投资6.0亿元,增长244%;医药行业完成投资33.6亿元,增长301.5%;食品行业完成投资4.7亿元,增长387.8%。
表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
单位:亿元
指 标 |
2024年 |
比上年增减(±%)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239.7 |
1.1 |
其中:第一产业 |
13.9 |
2.5 |
第二产业 |
83.7 |
33.1 |
其中:工业 |
83.7 |
33.1 |
第三产业 |
142.1 |
-11.6 |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0亿元,比上年下降13.8%。其中,住宅投资16.4亿元,下降23.5%。商品房销售面积32.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7%。其中,销售住宅28.5万平方米,下降19.2%。商品房待售面积15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3%。商品房销售额15.4亿元,比上年下降21.1%。
七、对外经济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实现进口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出口总额7亿元,同比下降1.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874万美元,同比增长147.7% 。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53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6.1亿元,比上年下降1.8%。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19.2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8亿元,比上年减少3.4%。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30.8亿元,比年初增加112.5亿元。其中,境内住户存款1469.6亿元,比年初增加119.0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存款102.9亿元,比年初减少8.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3.3亿元,比年初增加22.7亿元。其中,境内短期贷款350.3亿元[5],比年初减少6.8亿元;境内中长期贷款548.6亿元[6], 比年初增加31.7亿元。
年末全市已有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26家,全年保费收入43.04亿元,比上年增长5.26%。其中,寿险收入34.6亿元,增长5.17%;财产险收入8.43亿元,增长5.11%。
表1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单位:亿元
指 标 |
年末数 |
比年初增减数 |
各项存款余额 |
1730.8 |
112.5 |
境内存款 |
1730.6 |
112.5 |
其中:住户存款 |
1469.6 |
119.0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102.9 |
-8.5 |
机关团体存款 |
146.6 |
4.2 |
财政性存款 |
11.5 |
-1.1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
0.01 |
-1.0 |
境外存款 |
0.2 |
0.002 |
各项贷款余额 |
913.3 |
22.7 |
其中:境内短期贷款 |
350.3 |
-6.8 |
境内中长期贷款 |
548.6 |
31.7 |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5426人,专任教师922人。中等职业学校16所,在校学生6053人,专任教师1057人。高中15所,在校学生21327人,专任教师2116人。初中85所,在校学生29122人,专任教师4482人。小学82所,在校学生54605人,专任教师4465人。幼儿园234所,在园幼儿17040人,专任教师1267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297人,专任教师125人。
全年全市列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9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户。
全年共推荐省级科学技术奖7项,有1个项目获三等奖。
全年专利授权量564件。有效发明570件,同比增长1.4%。
年末获得CMA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65户。其中,获得国家级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户,省级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64户。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国有文艺院团5个,文化馆10个,美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7个,图书馆藏书89万册。共有调频电视发射台10座,中波广播发射台2座。全年制作电视节目5364小时47分钟,制作广播节目17514小时5分钟。电视综合覆盖率99.83%,广播综合覆盖率99.20%。
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40家。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5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1家,3A级旅游景区32家,2A级旅游景区9家,1A级旅游景区2家。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33个,其中医院51个,卫生院65个,妇幼保健院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村卫生室646个,诊所645个,卫生所和医务室116个。卫生技术人员12030人,其中执业医师4178人,执业助理医师706人,注册护士535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903张,其中医院8970张,乡镇卫生院1478张。
全年全市共获得全国性体育比赛金牌31枚、银牌16枚、铜牌12枚;获得省级比赛金牌199枚、银牌173枚、铜牌166枚。
十一、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56元,比上年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88元,增长6.5%。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60.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53.7万人,下降0.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2.5万人,增长1.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6.5万人,下降17.9%。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8.6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2%。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29.1万人,增长1.7%;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89.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4.8万人,与去年持平。
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9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6个。养老机构床位9156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140张。全市共有1.5万户、 1.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万户、 3.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 6284人,其中城市767人、农村5517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全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8天,PM2.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稳定,环境监测能力稳步提升。全市13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三类水体及以上,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和自然公园13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自然保护地和自然公园总面积8.43万公顷。
全年全市发生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0起。道路运输业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3人。火灾事故580起,无人死亡。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本公报中数据均不含梅河口数据。
[2]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60.5亿元。
[3] 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4] 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5] 境内短期贷款=住户贷款短期+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短期。
[6] 境内中长期贷款=住户贷款中长期+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长期。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通化市财政局;价格指数、粮食畜禽产量、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通化调查队;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等数据来自通化市就业服务局;基本养老保险等相关数据来自通化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基本医疗保险等相关数据来自通化市医疗保障局;养老机构、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城乡低保等数据来自通化市民政局;农业机械数据来自通化市农业农村局;对外贸易相关数据来自通化市商务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化车务段;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数据来自通化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公路里程数据来自通化市交通运输局;民航运输数据来自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通化机场分公司;民用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通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电信业务收入、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等数据来自通化市电信、联通、移动公司;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通化市邮政管理局;旅游数据、文艺院团、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广播电视、体育比赛成果等数据来自通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货币金融类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保险业数据来自通化市保险协会;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专利等数据来自通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通化市教育局及通化师范学院、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卫生数据来自通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成果相关数据来自通化市科学技术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通化市生态环境局;自然保护地数据来自通化市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通化市应急管理局和通化市消防救援支队;其他数据均来自通化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