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多重超预期的挑战,辽源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超常决心、超常措施、超常努力,全力推动经济回到正常轨道,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6.14亿元,增长6.8%;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56.18亿元,增长8.4%;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88.69亿元,增长1.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2%、62.3%和16.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2.4和0.6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714元。
图1 2018-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13.14万人,按户口所在地划分,全市城镇人口为56.03万人,乡村人口为57.11万人。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1%,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全部上涨。其中,居住、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5%、3.7%和2.2%;教育文化娱乐、衣着、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8%、1.3%和1.0%;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上涨0.9%。
图2 202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表1 202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
全市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1 |
一、食品烟酒 |
100.9 |
二、衣着 |
101.3 |
三、居住 |
104.5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9 |
五、交通通信 |
103.7 |
六、教育文化娱乐 |
101.8 |
七、医疗保健 |
101.0 |
八、其它用品及服务 |
102.2 |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4]总产值106.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3.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3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61.35万吨,比上年增产1.35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玉米产量143.67万吨,增长1.1%;水稻产量14.62万吨,下降3.2%。
图3 2018-2022年辽源市粮食产量
全市肉类总产量11.10万吨,比上年下降1.6%;禽蛋类产量12.25万吨,比上年增长11.6%。生猪存栏30.54万头,比上年增长8.8%;生猪出栏48.56万头,比上年下降1.3%;奶类产量0.24万吨,比上年下降27.4%;水产品产量0.31万吨,比上年下降6.1%;水产品养殖面积3668公顷,同上年持平。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7.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7%。农用拖拉机5.08万台,比上年增长0.9%,谷物联合收割机0.45万台,比上年增长11.0%。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3.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04万吨,比上年下降1.3%。
全市实现造林面积0.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6%;木材采伐量14.3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6%。分“2115555”七大产业看,“钢铁+冶金建材”产值增长0.6%,“梅花鹿+医药健康”产值增长33.2%,“蛋品+农产品加工”产值下降9.2%,“轨道列车型材+高精铝”产值增长10.6%,“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值增长3.8%,“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4%,“袜业+纺织”产值增长1%。
图4 “2115555”七大产业和其他产业占全市产值比重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2%。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7%,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5.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5%。
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用电量27.9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8%。其中完成工业用电量16.50亿千瓦时,下降1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56亿千瓦时,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16.72亿千瓦时,下降15.5%;第三产业用电量4.64亿千瓦时,增长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99亿千瓦时,增长7.2%。
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4.2%。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
表2 2022年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业 |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 |
148.1 |
采矿业 |
— |
制造业 |
-2.7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65.4 |
建筑业 |
— |
批发和零售业 |
-65.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2.8 |
住宿和餐饮业 |
23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87.2 |
金融业 |
— |
房地产业 |
-12.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977.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61.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1.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 |
教育 |
12.7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8.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6.6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 |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7.8%。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下降19.6%,其中新开工面积下降47.1%。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30.8%。全年累计资金到位额比上年下降32.3%。
表3 202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增长速度
指标 |
比上年增长(%) |
本年完成投资 |
-7.8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30.8 |
商品房销售额 |
-54.5 |
房屋施工面积 |
-19.6 |
新开工面积 |
-47.1 |
房屋竣工面积 |
-79.4 |
待售面积 |
-44.3 |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0.6%。按区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亿元,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8.53亿元,下降11.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0.94亿元,增长7.4%;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87.61亿元,下降2.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为26.1%,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表4 2022年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零售类值
指标 |
比上年增长(%) |
粮油、食品类 |
63.5 |
饮料类 |
-9.1 |
烟酒类 |
-12.5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24.1 |
化妆品类 |
-29.9 |
金银珠宝类 |
-3.2 |
日用品类 |
16.0 |
体育、娱乐用品类 |
-10.3 |
书报杂志类 |
34.9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18.5 |
中西药品类 |
33.9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6.7 |
家具类 |
0.0 |
通讯器材类 |
-35.5 |
石油及制品类 |
13.6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0.0 |
汽车类 |
-17.1 |
其他类 |
94.5 |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10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出口12.81亿元,增长2.8%;进口2.29亿元,下降32.1%。
全年全市来辽源旅游人数479.32万人,恢复到上年的96.5%。旅游收入64.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7%。
七、交通和邮电业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5258.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6.873公里,一级公路194.28公里,二级公路497.876公里,三级公路77.977公里,四级公路4241.561公里。2022年新建公路73.057公里。
全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383.63万吨,比上年下降10%,货物周转量447998.72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9.9%;公路旅客运输量331.37万人,比上年下降29.2%,旅客周转量23354.43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8.3%。
年末市区内共有公交车402.7标台,万人拥有9标台;出租车1312台,万人拥有30台。
全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98亿元,比上年下降5.6%。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4.50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35亿元,下降10.2%;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0.25亿元,下降0.16%。全年发送信函5.56万件,同比增长0.4%。
全年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市固定电话14.4万部,比上年下降15.6%;移动电话97.89万部,比上年增长7.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7.00亿元,比上年下降24.8%。从征收部门看,税务部门完成19.98亿元,下降32.2%;财政部门完成7.01亿元,增长9.1%。全市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7.16亿元,比上年下降9.3%。其中税收收入9.19亿元,下降21.5%。地方级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3.6%,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41亿元,增长30.2%;教育支出17.01亿元,增长11.2%;科学技术支出0.39亿元,增长103.6%;卫生健康支出13.26亿元,增长53.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2亿元,增长22.2%;节能环保支出5.29亿元,增长21.7%;城乡社区支出8.90亿元,增长40.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0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住户存款799.22亿元,增长15.8%;非金融企业存款32.55亿元,下降9.4%。各项贷款余额539.8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住户贷款135.46亿元,增长8.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04.35亿元,增长8.6%。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级保险经营主体20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0家,寿险公司10家。实现保费收入21.33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60亿元,增长8.9%;寿险保费收入15.73亿元,下降2.7%。累计赔款和给付金额4.44亿元,比上年下降0.1%。其中,财险赔款3.42亿元,增长8.1%;寿险给付1.02亿元,下降20.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17个项目列入2022年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到位资金1000.15万元。全市共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众创空间11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1个,省级中试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8个,市级科技创新中心35个。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474件,比上年增长3.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1件,增长34.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5件,增长15.6%。争取省级专利保护发展资金补贴项目2项。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院校323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1所,招生3406人,在校生10212人,毕业生330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院校10所,招生1083人,在校生3668人,毕业生1111人;普通高中11所,在校生19527人,毕业生6620人;初中54所,在校生21688人,毕业生8131人;小学70所,在校生43044人,毕业生7363人;幼儿园173个,幼儿17477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227人,毕业生40人;专门学校1所。全市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3%,学前一年毛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人口64732人,其中女性31230人。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健康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7个。
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全年全市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共获得奖牌149枚。其中,国家级比赛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2枚;省级比赛金牌42枚、银牌41枚、铜牌52枚。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79个。其中,医院3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其他卫生机构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5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50人,比上年下降0.9%;注册护士人数4003人,比上年增长0.5%;药师(士)318人,比上年增长5.7%;技师(士)495人,比上年下降1.8%;卫生监督员85人;其他480人,比上年下降8.7%。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8094张,比上年增长1.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7927台,比上年增长6.0%。全年医疗总收入16.31亿元,比上年下降10.2%。总支出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诊疗319.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
十一、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58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83元,比上年增长4.4%。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84个,收养4411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1个,收养1628人;注册备案民办养老机构53个,收养2783人。全市共有公办儿童福利机构1个,收养24人。
年末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8096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10亿元,比上年下降7.6%。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281人,支出农村低保资金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参保人数42.91万人,比上年增长0.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53万人,比上年增长2.7%。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11万人,比上年增长9.4%。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52万人,比上年增长0.9%;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36万人,比上年下降4.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61万人,比上年增长2.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38万人,比上年下降2.1%。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84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67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97人。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11115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2.84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分别为45微克/立方米、31微克/立方米和11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6天。全市地表水6个国控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6个,优良水体比例100%。县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全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事故998起,比上年下降1.7%,死亡18人,比上年下降10.0%。其中:发生工矿商贸事故2起,下降50.0%、死亡2人,下降50.0%;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69起,比上年增长4.6%,死亡13人,比上年增长18.2%;发生火灾事故927起,比上年下降0.2%,死亡3人,比上年下降40.0%。
注释: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或分项未全部列明等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202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使用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
[4]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5]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包括新农合参保人数。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价格指数、粮食、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水产品产量、养殖面积、机械总动力、农用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更新造林面积、木材采伐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来自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辽源分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币金融类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辽源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社会福利院、城乡低保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来自市就业服务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发明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市电力公司;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救灾、火灾、应急管理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