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89年3月14日
1988年,全省国民经济在改革中又取得新的成就: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外贸出口及对外经济技术联系进一步扩大。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总的形势是好的。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国民收入为2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O%。但由于需求过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有所加剧,物价大幅度上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遵照中央“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我省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整顿公司,清理在建项目,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农 业
1988年,全省广大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发展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方针,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又有新的发展。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为2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农业总产值为14O.9亿元,增长5.4%。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1.8%,经济作物面积比上年增长12.5%。在粮食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下降6.4%,水稻、大豆面积分别增长3.3%和12.1%。经济作物中,甜菜、烤烟、园参面积大幅度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693.25万吨,比上年增产17.44万吨,增长1.O%,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作物也全面丰收。全年种植业产值为100.O亿元,比上年增长5.5%。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693.25万吨 1.O
其中:玉米 1220.97万吨 -0.9
水稻 224.38万吨 O.17
大豆 102.64万吨 6.1
油料 35.43万吨 O.5
其中:葵花籽 26.67万吨 -9.3
甜菜 129.60万吨 87.8
烤烟 2.61万吨 72.3
麻类 1.79万吨 54.3
园参 l.2O万吨 28.2
林业生产进一步落实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推动了林业生产的发展。1988年全省造林面积为232.l7万亩,营林质量有所提高,主要林产品产量有所增加。全年林业产值为2.8亿元,比上年增长O.4%。畜牧业生产形势好转。猪肉、牛奶、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均有增加,生猪存栏扭转了下降的局面,出现了回升的趋势,草食牲畜牛、羊存栏继续增长。全年畜牧业产值为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O%。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年末头数如下: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产量 34.96万吨 1.9
其中:猪肉产量 31.75万吨 2.9
牛肉产量 2.80万吨 -6.1
牛奶产量 9.17万吨 11.5
禽蛋产量 2O.50万吨 17.7
绵羊毛产量 6557吨 23.2
大牲畜年末头数 281.9O万头 2.7
其中:牛年末头数 161.71万头 4.9
猪年末头数 446.3O万头 7.3
羊年末只数 193.09万只 27.l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为5.81万吨,比上年增长29.O%罗渔业产值为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O%。市场水产品供应状况进一步好转。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88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5 5.26亿瓦特,比上年增长3.3%。农村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15万台,比上年增长1.1%;拥有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6.22万台,增长13.1%;拥有载重汽车8776辆,增长4.O%;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为8.O4亿瓦特,比上年增长16.4%。全年机耕地面积达2363.1万亩,比上年增长8.1%,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霞由上年的36.8%上升到39.9%。农村用电量为15.8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O%。但化肥施用量(折纯量)比上年下降1.4%。农业商品生产步伐加快,全年商品产值为8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多商品率为58.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农村非农产业继续发展。全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总产值为10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7%上升到42.7%。农村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比重由上年的13.6%上升到14.3%。农村经济已由单一型向多层次的综合经营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化肥、农膜、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供不应求,而且价格上涨过猛。农村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为农村商品经济服务的综合配套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二、工 业
1988年,我省工业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大力开发新产品,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克服了资金、能源、原材料和运输紧张等实际困难,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为45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的总产值为40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为320.94亿元,增长15.2%;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为108.O3亿元,增长2O.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为25.27亿元,增长51.8%。轻工业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增长速度较快。全年轻工业产值为18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O.9%。在部分耐用消费品和其它紧俏产品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一些滞销积压产品的生产,在需求刺激下也有所回升。
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布 2.O7亿米 2.6
化学纤维 2.13万吨 -13.9
呢绒 647.8O万米 -3.2
机制纸及纸板 58.32万吨 5.9
饮料酒 55.47万吨 16.9
卷烟 59.1O万箱 23.4
糖 7.21万吨 38.1
合成洗涤剂 3.7O万吨 16.2
自行车 45.84万辆 -28.5
手表 115.OO万只 27.4
电视机 3O.O5万部 39.7
其中:彩色电视机 15.22万部 18.O
家用洗衣机 35.05万台 -26.3
塑料制品 7.87万吨 16.O
家俱 220.1O万件 2.4
重工业自年初开始一度发展较快,但后期受能源、原材料等的限制,速度有所放慢,但全年重工业产值仍达26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主要是加工工业增长较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增长相对缓慢。
主要重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折标准煤) 2292.4万吨 4.l
原煤 2227.85万顿 5.6
原油 315.05万吨 1O.O
原油加工量 379.94万吨 4.6
发电量 165.83亿千瓦小时 O.3
其中:水电 58.92亿千瓦小时 -13.O
成品钢材 58.25万吨 8.4
铁合金 26.13万吨 2.O
木材 639.1O万立方米 -6.1
平板玻璃 159.OO万重量箱 27.4
水泥 421.O6万吨 11.3
硫酸 13.O5万吨 14.9
纯碱 2.29万吨 1O.O
烧碱 6.71万吨 -6.1
合成氨 48.93万吨 2.2
化肥(折纯量) 27.7O万吨 -5.3
电石 11.37万吨 -7.1
塑料 4.65万吨 21.1
轮胎外胎 91.99万条 18.O
金属切削机床 2390台 18.O
汽车 9.82万辆 37.O
拖拉机 1594台 l6.3
小型拖拉机 7.54万台 -4.O
铁路客车 1139辆 15.3
为适应市场需求,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全年共开发新产品2042种,其中国内首创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有501种。创产值13.1亿元,利税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6.8%。工业企业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全省工业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上年7.19吨标准煤下降到6.61吨标准煤,下降8.1%;每万元产值消耗原材料由上年的6121元下降到6O1O元,下降1.8%。省考核的13O项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消耗指标稳定降低率为72.3%,比国家要求高2.3个百分点。全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94.7%,优质产品产值率为23%,在全国质量评比中,有2种产品获得金牌,有3种产品获得银牌,有133种产品获得部优质奖。在全省质量评比中,有559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工业企业经营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善,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省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0%,资金利税率由上年的2O.13%提高到24.3%,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平均缩短l9天。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1.19元,比上年提高l1.6%。扭亏增盈取得一定成效,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户比上年减少24户,亏损额比上年下降28.8%。但产品成本增高,可比产品总成本比上年上升9·1%。产成品资金期末占用额增加。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承包制在实践中有新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到年末全部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的占96%;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经营的占17%。工业企业中,有73户企业承包经营了98户企业;85户企业兼并了1O2户企业;拍卖了6户企业。横向经济联合进一步扩大,到年末,我省已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lOO多个地、市、县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共签订经济和技术协议1978项,引进资金4.73亿元。全省经工商部门登记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或群体共81个,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工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资金、运输等方而的紧张状况仍很严重,总体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亟待调整。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部门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运输量全面增长。全年货物周转量为433.7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铁路货物周转量为368.65亿吨公里,增长2.4%;公路货物周转量为63.7O亿吨公里,增长3.4%;水运货物周转量为1.38亿吨公里,增长33.9%。全年旅客周转量为l87.7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1%。铁路旅客周转量为139.76亿人公里,增长l4.0%;公路旅客周转量为47.94亿人公里,增长6.8%;水运旅客周转量为O.O3亿人公里,增长8.2%。
邮电通讯事业有较大发展。1988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为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函件业务量增长16.8%,电报业务量增长26.9%,长途电话业务量增长31.2%。年末市内电话用户达到13.28万户,比上年增长23.8%。邮电部门收入和实现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39.1%和76.8%。虽然交通运输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运输还比较紧张,“卡脖子”现象时有发生,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控制。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O.4%,低于上年增长21.9%的速度。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1亿元,增长24.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7.28亿元,增长38.1%,更新改造投资25.46亿元,增长23.6%;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增长1.4O%;城乡个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7亿元,增长7.8%。
投资结构有所变化。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生产性投资5O.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7.2%下降到73.1%;非生产性投资为18.67亿元,增长47.8%,其中住宅投资9.64亿元,增长75.5%。能源工业投资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轻纺工业投资9.99亿元,增长8.1%;交通运输邮电部门投资3.9亿元,增长17.1%;文教、卫生、科研部门投资3.65亿元,增长2O.9%。在更改投资中,用于更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继续增加。全年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1O.66亿元,比上年有所增长;用于增加产品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6.O9亿元,增长13.3%;用于节能的投资7219万元,增长121.5%。
重点建设得到加强。1988年,基本建设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共46个,全年完成投资19.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5.6%。大中型项目中,吉林热电厂、长山热电厂、珲春电厂、吉林油田、长白山林区、吉林松源啤酒厂等工程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发挥了效益。全省64个地方重点更新改造工程完成投资6.3亿元,为年计划的88.7%,要求年内建成投产的25个项目,年末有17个项目建成投产。
1988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7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新增固定资产5O.25亿元,共建成全部投产项目1771个。新增一批生产能力,为我省经济建设增添了后续力量。基本建设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石油开采16万吨;发电机组容量5O.O万千瓦;输电线路416.3公里;变电设备51万千伏安;汽车制造1.2万辆;木材采运6.6万立方米;啤酒8万吨。更新改造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3万吨;发电机组容量7.O1万千瓦;化肥(折合量)8919吨;平板玻璃36.9万重量箱;棉纺锭3.4万锭。在治理、整顿中,我省对3292个在建项目进行了清理、审查,决定停、缓建113个项目,其中有31个楼、堂、馆、所项目。共压缩投资3.7亿元。
建筑业改革迈出新的步伐。1988年,在全民所有制建筑单位施工的43O7个工程中,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的工程有4160个,占96.6%。承包施工面积634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99.4%。改革促进了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988年,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建筑业产值为2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701元,比上年提高18.8%;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到3O.3%。
地质勘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1988年地质矿产局系统新发现矿产地19处,涉及8个矿种,提出大中型矿产地报告5份,矿区有扩大或探明储量有增加的矿点15处,探明储量较大的有:煤提交储量1.7亿吨;硅藻土提交储量8755万吨;硅砂提交储量39O万吨;硅灰石提交储量885万吨。全年完成地质钻探进尺8.O6万米,超过年计划3.3%。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计划外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果仍不够理想。
五、省内商业、物价和物资供销业
1988年,我省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调整社会商业结构,在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基础上,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全省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组织上市的商品货源总值为18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除少数紧俏商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紧缺外,大部分商品保证了供应。特别是蔬菜、肉、蛋、奶等副食品货源丰富,供应较好。由于市场需求过旺,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O2.O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为l8O.81亿元,增长24.3%,其中售给居民的部分增长26.7%;售给社会集团的部分增长6.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21.23亿元,增长22.4%。各种经济类型商业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1988年与上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商业增长22.7%,集体所有制商业增长17.5%,其他商业增长36.8%。吃穿用商品全面旺销。吃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3%,穿的增长25.9%,用的增长27.7%。主要消费品社会商业销售量与上年相比,粮食增长32.2%,食用植物油增长34.6%,鲜蛋增长22.9%,鲜菜下降3.5%,服装增长3.O%,电冰箱增长77.6%,洗衣机增长11.9%,彩色电视机增长39.9%,电风扇增长71.6%,录音机增长21.5%。
城乡集市贸易进一步发展,愈加显示出灵活方便的优势。到1988年末,全省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由上年的1409个增加到l466个,全年成交额达3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4.4%。猪肉等商品成交量的增长幅度都大大高于国合商业同种商品销售量的增长幅度。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9.9%,其中国营、商业上升l7.7%,集市贸易上升23.2%。分城乡看,城镇上升21.5%,农村上升17.O%。分商品看,消费品价格上升20.4%,在消费品中,食品类价格上升24.3%,其中粮食上升11.6%,副食品上升27.4%,鲜菜上升25.4%,肉禽蛋上升38.1%,水产品上升3O.4%;衣着类上升15.7%;日用品类上升11.9%;建材类上升16.1%;燃料类上升6.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16.8%。全年城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21.6%,农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升17.1%。
受物价大幅度上涨的影响,加之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年内全省城乡掀起了几次抢购风潮,使市场出现了异常性波动。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工作,逐步平息,物价趋于稳定。物资供销业进一步发展。全省物资系统各种生产资料销售额为3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3%。通过物资系统销售的钢材59.2万吨,比上年增长4.4%;木材89.7万立方米,增长1.5%;煤炭990万吨,增长11.9%。生产资料市场调节范围进一,步扩大,年末全省已有地、市级以上生产资料贸易中心1O个,销售额为5.1亿元,比上年增长54.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到年末,我省已与8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技术合作和贸易关系。1988年共达成利用外资协议(合同)46项,金额559O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03万美元。对外新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547万美元,比上年增36.9%
对外贸易中,出口大幅度增长,进口增幅减缓。据海关统计,1988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O%。出口总额为5.64亿美元,增长21.9%,创历史最高水平。进口总额为1.99亿美元,增长5.2%。口岸建设正在进行,。边境贸易迈出新的步伐。
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全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参观、探亲、访问及从事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4.2万人,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接待外国人1.8万人,增长2O.9%;接待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2.4万人,增长16.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4O7万元(外汇券),比上年增长61.7%。
七、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
1988年,我省科技部门围绕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积极开艮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学技术硕果累累。全年全省共取得各种科技成果476项,其中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的311项。全省有3O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奖或科技进步奖,有149项成果受到省级奖励。在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我省有23个项目获得奖牌,其中金牌7枚。全省有37l项科技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振兴农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计划”取得可喜成果。到1988年末,全省共有56个县(市、区)实施224项国家和省的“星火计划”项目,有215项见效投产,当年实现产值3.33亿元,利税1.1亿元,创汇164O多万美元。各级科研部门为农村培训了3万多农村知识青年和基层干部,群众性科技活动广泛开展。
技术市场空前活跃。全年成交各类技术合同6O84项,成交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5%。为保护发明者的权利,全年共向国家申报专利9O3件,获准专利339件。到年末,全省各类科技开发机构发展到6OO多个,各种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363个,常设技术市场13个。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88年末,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51.7万人,比上年增加8.8万人。
气象部门全年作了比较及时、准确的预报,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测绘部门为省内国土资源开发、土地详查和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全年测绘了各种比例尺地图3623幅,出公开版地图8种,总印数达4.85万张;提供各种地形图1.617万幅,地图册、成果资料1万多件。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继续前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1988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536人,毕业l887人,在学研究生4861人。全省有高等学校42所,招收本、专科生2.2万人,比上年增加O.1万人,毕业1.8万人,在校学生7.3万人,增加O.4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2万人,毕业2.7万人,在校学生6.2万人。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6.9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比上年增加2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1.6万人,农职业技术学校学生27.4万人。全省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9.8万人,其中高中学生21.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91.O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8.32%上升到98.54%。对智障者、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全省幼儿园2572所,在园儿童42.6万人,比上年增加4.O万人。
文化、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宣传改革,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长春电影制片厂全年生产电影故事片21部,译制故事片13部。全年共拍出电视剧22部,译制电视片6部。各电影发行单位全年发行各种新片(长片)168部。到年末,全省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5O62个,艺术表演团体174个,剧场63个,文化馆(站)435个,公共图书馆47个,博物馆15个。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5座,广播转播台17座,电视台25座,1千瓦以上的电视转播台3l座。全省出版地方性报纸有39种,发行4.2亿份;出版各类杂志8OO9.2万册,出版图书1.6亿册(份)。
八、卫生和体育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88年末,全省共有各种卫生机构4447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3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其中医生(含中、西医师)4.6万人。医院病床达8.04万张,比上年末增加2511张。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有63项医药科研成果达到部级水平。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取得新的成效,麻疹、流脑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部分农村“看病难”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体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8年,我省运动员1人获两项世界锦标赛冠军,7人进入世界前6名。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共获95枚金牌,获88枚银牌,获82枚铜牌。在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我省代表团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田径团体总分均获第4名。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4名。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全省共有228.7万余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人民生活
1988年,随着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就业门路的不断拓宽,劳动就业增加,职工队伍扩大。全年城镇安置待业人员15.7万人。年末全省职工总数为497.49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合同制职工达29.64万人,增长27.7%;城镇个体劳动者达28.53万人,比上年增长24.2%。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由于物价上涨幅度过大,部分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出现下降。1988年全省职工工资总额为78.90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30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上涨因素,实际工资下降1.9%。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198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912.12元,比上年增长21.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下降0.16%。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198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7.54元,比上年增长19.9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增长2.45%。城乡居民储蓄虽一度增势疲软,但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仍达到1O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3亿元,增长31.6%。
城乡人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全省城镇新建住宅竣工面积为597万平方米,到年末,城镇实有住宅建筑面积为7562万平方米,平均每一城镇居民居住面积为5.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O.2平方米。农民新建住房854.8万平方米。城市煤气家庭用量为9800万立方米,普及率由上年的14.9%上升到15.1%。液化气家庭用量为4.07万吨,自来水供水普及率为73.O%,集中供热面积为1240万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88年末,全省有福利院17个,收养0.4万人。城乡由集体供养的社会散居孤、老、残、幼等共有4.6万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52.6万人次。
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88年,各类财产险承保总额达592.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共有176.2万户家庭财产保险。各种人身保险投保人数达376.5万人。省内财产险业务共处理赔案6.4万件,赔款支出9547万元。
十、人 口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1988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8.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亡率为5.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72‰,比上年略有下降。据推算,全省年末总人口为237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7万人。
——————————————————
注:本公报在载入年鉴时,对一些初步数按实际数进行了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