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化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无畏艰难、沉着应变、真抓实干,拼尽全力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三个千亿级”齐头并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居全省前列。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事业发展积极向上,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6.7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52.69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84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为12.9:26.5:60.6。
财政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6.1亿元,比上年下降1.8%。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19.2亿元,比上年增长8.7%。
金融市场发展稳中有进。2024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8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30.8亿元,比年初增加112.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3.3亿元,比年初增加22.7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八大类指标呈“三涨一平四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0%;衣着类价格下降3.4%;居住类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3.8%;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3.8%。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支柱行业平稳发展
农业总体实现稳步增长。2024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145.4万吨,比上年增产0.5%。其中玉米产量102.7万吨,水稻产量,39.2万吨。蔬菜总产量26.4万吨,比上年增产4.9%。猪肉产量2.7万吨,增长0.2%。牛肉产量1.6万吨,增长8.9%。羊肉产量770吨,增长9.6%。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24年末,全部工业增加值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1户,增加值增长3.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1.3%;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
分行业来看,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0%;冶金工业增加值下降26.2%;食品工业下降6.0%;能源工业增长1.7%;装备制造业下降3.6%;建材工业增长12.0%,化工工业增长8.1%。
三、投资稳中有升,消费市场平稳扩容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202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3.7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2.1亿元,下降11.6%。投资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102个,完成投资159.0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从支柱行业看,冶金行业完成投资6.0亿元,增长244%;医药行业完成投资33.6亿元,增长301.5%;食品行业完成投资4.7亿元,增长387.8%。
消费市场平稳扩容。202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8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5亿元,增长2.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02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73亿元,下降19.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53.83亿元,增长2.6%;餐饮收入额1.92亿元,增长13.0%。
进出口额止跌回升。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实现进口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出口总额7亿元,同比下降1.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874万美元,同比增长147.7%。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53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四、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惠及城乡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56元,比上年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88元,增长6.5%。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2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60.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53.7万人,下降0.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2.5万人,增长1.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5万人,下降17.9%。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8.6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2%。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29.1万人,增长1.7%;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89.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4.8万人,与去年持平。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2024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9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6个。养老机构床位9156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140张。全市共有1.5万户、 1.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万户、 3.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 6284人,其中城市767人、农村5517人。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医疗保障逐步完善
教育事业持续加强。2024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5426人,专任教师922人。中等职业学校16所,在校学生6053人,专任教师1057人。高中15所,在校学生21327人,专任教师2116人。初中85所,在校学生29122人,专任教师4482人。小学82所,在校学生54605人,专任教师4465人。幼儿园234所,在园幼儿17040人,专任教师1267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297人,专任教师125人。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2024年末,全市共有国有文艺院团5个,文化馆10个,美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7个,图书馆藏书89万册。共有调频电视发射台10座,中波广播发射台2座。全年制作电视节目5364小时47分钟,制作广播节目17514小时5分钟。电视综合覆盖率99.83%,广播综合覆盖率99.20%。
2024年,全市共获得全国性体育比赛金牌31枚、银牌16枚、铜牌12枚。获得省级比赛金牌199枚、银牌173枚、铜牌166枚。
医疗保障逐步完善。2024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33个,其中医院51个,卫生院65个,妇幼保健院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村卫生室646个,诊所645个,卫生所和医务室116个。卫生技术人员12030人,其中执业医师4178人,执业助理医师706人,注册护士535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903张,其中医院8970张,乡镇卫生院1478张。
2024年,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多重目标任务的复杂局面,面对经济下行、化债除险、防汛救灾诸多风险挑战的重大考验,全市人民以排除万难的磐石意志、勇往直前的昂扬风貌,拼尽全力稳住了经济大盘、化解了风险挑战、增进了民生福祉、维护了大局稳定,交出了一份不负使命、不负拼搏、不负期盼的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