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解读:《白城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文日期:2021-08-20 14:16:00
发文来源:
字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人民在白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普惠性增强,白城市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93亿元,同比增长2.2%,拉动全市GDP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3.33亿元,同比增长6.4%,拉动全市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1.92亿元,增速同比下降0.5%,下拉全市GDP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8.4:16.3:55.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27230元,比上年增长2.4%。

  民生保障支出持续增长。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2.04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0.79亿元,比上年下降7.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0.6%、18.4%、14.6%。

  金融信贷一升一降。全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19.4亿元,同比增长12.4%,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3.3个百分点,存款平稳增长态势为白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743.7亿元,比年初增加13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7.9亿元,同比下降4.0%,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6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257.6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

  物价指数保持合理区间。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以上年为10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八大类指标呈七涨一降态势。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9%,衣着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与上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4.7%。

  二、三次产业提质增效,服务业发展潜力有待释放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9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2.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1.0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96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09.34万吨,比上年增产0.9%。全市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0.70万吨,比上年增长3.8%。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势。全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支柱产业保持较高增速。全年全市工业19个行业大类中,有1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7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个百分点。

  服务业保持逐步恢复态势。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81.92亿元,比上年下降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0.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GDP比重与上年相比降低3.0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下拉全市GDP0.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下拉全市GDP0.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下拉全市GDP0.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47.8%。

  三、三大需求“两增一降”,消费品市场仍需加速发力

  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全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4%。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与上年相比同比增长114.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0.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5.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7.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0.4%,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40.0%。全年全市新建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8.9%,扩建项目投资增长123.3%,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增长6674.8%。全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1.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34.0%。本年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47.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7.4%。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38.6%。

  消费市场呈低迷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4.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4.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5.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8.7%;餐饮收入额同比增长14.4%。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4701万元,同比增长98.9%。其中,进口额16578万元,同比增长38.6%;出口额138123万元,同比增长109.8%。全年全市完成外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28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9%。实际利用外省资金7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四、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普惠性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随着全市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收支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68元,比上年增长4.0%;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5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增速高于城镇4.8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通过创新实施“双带四增”产业扶贫、“三下沉两提高”医疗扶贫、“三帮扶一推动”驻村帮扶等工作模式,“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乡村环境不断优化。各县(市、区)全部“摘帽”,实现区域整体脱贫。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统筹治理水草林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连通河湖泡塘124个,治理草原15.20万公顷、植树造林11.67万公顷、修复湿地10万公顷,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市民文明素养普遍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通过完善就业援助办法,加大对困难家庭的援助力度,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053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69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629人,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99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以内。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3701人。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增长2.4%。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增长42.3%。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70家,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4.48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3.94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0.54万人。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惠及全民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全年全市国内专利申请量665件,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5件,专利授权量54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6件。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4581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731人;中等职业学校14所,在校学生7032人;高中17所,在校学生30555人;初中103所,在校学生43032人;小学97所,在校学生72719人;幼儿园312所,在园幼儿29770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558人。

  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年末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全市拥有广播节目7套自办频率,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6套自办频道,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年扩建农村文化小广场919个,新建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19个、农村健身路径916套,送戏下乡265百场,全市13家社区图书流通站配发图书10000册。

  卫生事业稳步开展。2020年末全市拥有医疗机构1980个,其中医院4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社区服务中心11个,乡镇卫生院9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858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516张,比上年增加18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665张,比上年上升3.4%;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042人,其中执业医师4495人,执业助理医师969注册护士6712人。每万人拥有医生32.06人,拥有医疗卫生床位55.84张。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极具挑战、极为艰难的一年,全市在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交上了圆满答卷。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全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确保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攻坚克难,砥砺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白城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