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解读:《通化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文日期:2021-06-17 11:31:00
发文来源:
字体: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通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抓“六保”、促“六稳”,聚力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66.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51.2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14.0亿元,增长0.1%。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2.5:28.4:59.1。人均GDP达34338元,比上年增长3.1%。

  财政收入降幅收窄。2020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0.9亿元,降幅较上年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3.9亿元,增速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9.2亿元,降幅收窄2.4%,非税收收入14.7亿元,增速提升2.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13.8亿元,同比增长5.3%。

  金融市场稳步增长。202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86.8亿元,比年初增加162.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49.4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

  物价指数温和上涨。202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0%,衣着类价格同比持平,居住类价格下降3.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5.4%。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持续加大

  农业总体实现稳步增长。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9%;粮食总产量135.0万吨,比上年减产0.8%。其中,玉米产量89.8万吨;水稻产量42.1万吨;蔬菜总产量22.5万吨,比上年减产13.5%;猪肉产量2.3万吨,下降20.7%;禽蛋产量2.8万吨,增长0.6%。

  工业实现小幅增长。202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9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51.4亿元,增长9.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5.3亿元,增长2.4%。分行业来看,医药、食品、冶金三大支柱行业完成增加值7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0.7%。其中,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46.1亿元;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20.1亿元;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3.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2%、23.2%、4.4%。

  服务业占比进一步加大。202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4.0亿元,比上年增长0.1%,占GDP比重为59.1%,占比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增长2.6%,高于全市GDP增速0.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2.5%,高于全市GDP增速0.4个百分点。

  三、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市场有所低迷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8.7%。从投资方向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6.9亿元,同比增长16.1%,占总投资的比重为30.5%;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投资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110个,完成投资额101.7亿元,比上年下降8.3%。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住宅投资24.9亿元,下降4.4%。

  消费市场有所低迷。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9亿元,比上年下降9.3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3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比上年下降9.8%,餐饮收入比上年下降6.0%;按销售地区看,城镇地区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1.0%,乡村地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0%。

  进出口额一增一降。202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9.2亿元,比上年下降54.2%。其中,实现进口总额6.0亿元,下降64.7%;实现出口总额3.2亿元,增长1.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4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6.7% 。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四、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惠及城乡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7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3元,增长7.6%。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20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52.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2.4万人,增长1.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0.0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7.0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28.3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员达128.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0.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2020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7个,养老机构床位数8744张。全市共有25684户、3564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467户、35872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整体水平,解决贫困群众教育、医疗、住房、饮水问题。加强产业就业带动和消费扶贫拉动,新增扶贫产业项目83个,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4824人,消费扶贫超过8500万元。建立健全防贫保稳长效机制,强化临贫预警、骤贫处置,剩余6户18人全部脱贫,消除监测户、边缘户返贫致贫风险。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教育事业持续加强。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改扩建12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在全省率先完成。改善147所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高中教学优质率列全省第4位。

  倾情倾力惠民生。完成80项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100%。城乡低保、医保、养老金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为市区1万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助贫困学生1.2万人。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2020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图书馆藏书81.2万册;制作电视节目6487小时,制作广播节目16039小时。自安山城、万发拨子遗址完成本体保护,63个“悦空间”分馆对外开放。全年共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15枚、银牌15枚、铜牌9枚;获得省级比赛金牌20枚、银牌16枚、铜牌18枚。

  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改造老旧小区62个、221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578套,解决逾期未安置279套。新华大街和新光路管廊竣工,江北大桥主体完工,城区破损路面实现“清零”。取水口迁移工程建成使用。调峰储配气源厂开工,改造室内老旧燃气设施2万户。新建迁移换热站9座,改造供热管网14.7公里。改建电力线路59.1公里。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改造5G网络基站407座。拆除违建4.1万平方米,推行“红色物业”管理,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设计编制工作,通化新城设计基本完成。

  总的看来,《公报》反映了过去的一年里,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趋向协调。取得成绩的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等诸多问题。 2021年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担重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谱写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