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解读:《珲春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文日期:2020-05-11 16:25:00
发文来源:
字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扎实推进各项建设,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发展基石逐步牢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困局,珲春市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了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3.5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7.61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40.31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为6.0:50.9:43.1,人均GDP达40952元。

  增收节支,提高财力保障水平,确保民生需求。全市财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7.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地方级财政收入8.94亿元,增长14.5%。全年财政总支出3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7亿元,增长2.5%;卫生健康支出2.72亿元,下降10.2%;教育支出4.08亿元,增长0.9%;住房保障支出1.53亿元,增长146.0%。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全年实现增加值7.23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GDP4.9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6.86亿元,同比增长8.9%。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6.62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市各类保险公司2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年理赔支付7297万元,增长14.5%。

  经贸往来日益活跃。贸易伙伴新增蒙古、斯洛文尼亚等13个国家。有力扭转对朝制裁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俄合作持续深化,获得办理俄海洋捕捞产品通关证明二级审批权限。珲春口岸首次出口重型汽车,海产品、铜精矿进口同比增长7%、31%。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银政贷”、宁波“海上鲜”助企融资6680万元,有效提振外贸企业发展信心。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8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34.37亿元,增长41.7%;进口总额66.48亿元,下降4.1%。贸易顺差34.37亿元。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发展后劲稳步增强

  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粮食播种面积3.3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8.9万吨,同比增长15.5%,单产达到5604公斤/公顷,增长12.3%。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5062吨。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1万千瓦,比上年减少3.2%;机耕面积2.9万公顷,增长4.2%;全年化肥施用量1.7万吨,下降2.6 %;农村用电量11521.2万千瓦时,增长8.3%。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面积2.12万公顷,对全市玉米、水稻、大豆的优势种植区进行重要调整,全市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完善。水稻、甜玉米等传统作物发展订单种植600余公顷,黑果花楸、油用芍药等经济作物增至860公顷,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产值达到6000万元。规模化经营稳步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64家,发放“农地贷”“吉农牧贷”1.2亿元。产业基础日益夯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180家,土特产直营店入驻宁波。敬信镇入选“吉林省第一批特色产业小镇”,三家子乡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乡镇”。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3.4%;重工业增加值下降7.2%。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8.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私人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外商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民营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

  服务业发展逐步回暖。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40.31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增速基本持平。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18亿元。其中,道路运输业2.08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65.4%;装卸运输和仓储业0.72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22.6%;其余行业营业收入共计0.38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12%。全市全口径接待游客458万人次,同比增长20.2% 。实现旅游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21.7%。

  三、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日益增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8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5元,增长9.5%。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11.4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68万人。

  脱贫攻坚精准有力,突出项目带动作用,筹集资金1.5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6个,已完工35个,其中4个东西部援建项目投产达效,带动19个涉贫村、272人稳定增收。妥善解决22个涉贫村饮水安全问题,涉贫危房实现应改尽改。强化精准保障措施,教育、医疗、就业等行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亿元,贫困人口基本养老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均达100%。全市现有城市低保对象5931户、7793人,已发放低保资金5391.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852户、3608人,发放低保金1410.9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6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再创佳绩。院士工作站暨海洋科学院、东北虎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珲春。哈达门学校、一小附属幼儿园主体封顶,第七中学投入使用。全市拥有普通中学10所,在校学生8090人;小学11所,在校学生10563人。一贯制学校6所,在校生1034人。全市小学共招生2080人,在校生11249人。初中共招生1875人,在校生5311人。高中共招生1072人,在校生3127人。延边大学珲春校区招生1338人,在校生2343人。

  卫生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基层医疗远程服务实现全覆盖,体检中心、脑康医院等项目进展顺利,成立全州首家医共体医院。疾控中心完成改造,市医院通过国家级脑卒中和胸痛中心认证。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85个,其中,医院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20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433张,公立医院诊疗人数62.96万人。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文化站9个,公共图书馆1个,体育场馆1个。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0余场,体育场、公益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成功承办全州第21届运动会。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1套;电视台3座,电视节目1套。广播综合覆盖率98.5%;电视综合覆盖率98.3%。

  四、城乡面貌整体提升,居住环境持续向好

  坚决打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严格落实“路长制”、游园广场包保责任制。强力整治占道经营、车辆违停、毁绿种菜等违法违规行为,无物业小区环境得到全面整治,完成18栋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棚户区6万平方米,1500户群众入住新居。修缮各类路面2.7万平方米,拆除违建7.6万平方米,大型车辆、二手交易车实行集中停放,垃圾处理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7座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改造,投入2154万元购置清运设备,集中清理垃圾3.26万吨。拆除违法、破旧设施436处,清理“假大棚”70余万平方米。建设“四好农村路”48公里,治理中小河流9.4公里,改厕1716户,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9.4%。70%以上村屯面貌显著提升。圈河村入选“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一松亭村获评省级“绿美示范村”。

  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投入2.4亿元铺设给排水管网18.3公里,形成地下综合管廊540米,修复市区道路管线井1542个,新建续建东关路、崇文路、河南东街等主次干道5.6公里。珲春河、库克纳河水系连通工程开工建设,新西市场即将投入使用。启用大口径供热主管道,136栋住宅楼供热管线改造升级。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258.05 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 317.54万平方米。道路照明灯总盏数 10863盏,城市综合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总长度333.36公里。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115公里,供气总量467.39万立方米。污水排放总量1220万立方米,排水管道长度197公里。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8万平方米,主干路机械化清扫率达100%,生活垃圾清运量9.51万吨。市区绿化覆盖面积992.4公顷,绿地面积855.3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 251.93公顷。

  回首2019,我们以坚忍不拔、克难制胜的顽强意志和初心不改、使命不渝的执着追求,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三大攻坚战”出实绩、验成果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州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全省首个5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沿边开放型中等城市目标,加快构建全省县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