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解读:新中国成立70年珲春市经济发展情况

发文日期:2020-01-22 15:55:00
发文来源:
字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珲春市紧跟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打造全省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桥头堡、发展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949年,珲春市百废待兴,历经几十年地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珲春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8年,珲春市地区生产总值是1949年的1372倍,是1978年的161.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1949年的577倍、1978年的100倍。

  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201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是1950年的8017.9倍,是1978年的158.6倍。珲春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见证着珲春发展的丰硕成果,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农业经济日益壮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珲春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4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有707万元,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4589万元,是1949年的133.8倍,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是1949年的102.9倍、1586.6倍、807.6倍和846倍。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珲春市不断推进农业机械现代化。2018年,全市拥有拖拉机1026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315台;小型拖拉机4946台,耕整机68套,联合收割机105台,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5.9万千瓦。

  (二)工业经济迅猛崛起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珲春市工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珲春市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工业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1950年的5057倍,是1978年的501.8倍。

  多年来,珲春市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同步,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水产品加工为主,电子信息、生物健康、新型建材、新材料等为辅的特色产业体系。

  (三)服务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珲春市主动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服务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以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和跨境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闪光点,成为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和重要推动力量。2018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0亿元,是1978年的392倍。

  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珲春市的旅游业起步于1990年,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珲春现已形成辐射俄罗斯、朝鲜和韩国的五条边境旅游路线,六大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边境风光游、出国旅游、民俗文化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农家旅游几大主打产品,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旅游产品线路最为丰富的边境旅游城市。中朝边境互贸“直通一日游”和中朝跨江旅游通道开通,“珲春眼”摩天轮、防川花海、沙漠文化园投入运营,张鼓峰事件陈列馆竣工在即,防川古村落改造、大荒沟生态景区等项目加快建设。相继举办了东北亚旅游论坛、文化旅游美食节以及祈福迎新年、观雕赏雁节等活动。珲春市入选“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珲春这座“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东北亚明珠城市,正以其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从1990年至今,珲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多1700多万人。2018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81万人,比上年增长25%,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增长38%。

  随着珲春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逐渐完善,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8年,珲春市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珲春铁路口岸换装站扩能升级达700万吨,中俄珲马铁路全年过货逾300万吨;沙坨子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新圈河口岸联检楼和国际客运站主体完工;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韩国釜山“铁海联运”航线全年运行7个航次,运输货物573标箱;宁波舟山港集团派驻工作专班,成功开通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宁波“内贸外运”航线,将东北东部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珲春成功跻身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行列。

  金融服务业方面,2018年,全市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迅速,总体规模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业务收入增幅加快,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有效增强。2018年成功引进吉林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到50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9.98亿元,同比增长5.6%,各项贷款余额152亿元,同比增长5.8%。

  四、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斐然

  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一贫如洗,无力投入,1949-1952年,珲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几乎为零。1953-2018年,珲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81.0亿元,年均增长20.2%。

  五、消费品市场繁荣增长

  70年来,珲春市消费品市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一到多样,从物质性消费到服务性消费的跨越式变化。随着人民群众的购买力逐渐增强,外来游客的日益增长,全市消费市场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949年3018倍。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教育事业稳步提升

  2016年,珲春市37所公办学校,率先在全省实施15 年免费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初中毕业率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检。2018全市小学共招生1976人,在校生11121人;初中共招生1770人,在校生5191人;高中共招生1031人,在校生3122人;延边大学珲春校区招生1535人,在校生1361人。本科录取率达98.8%,义务教育质量超过全国水平,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再创历史佳绩。

  (二)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

  70年来,珲春市持续加大文体建设投入,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一项项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惠民工程在珲春市扎实展开,满足了珲春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了百姓的整体文化素质。2018年,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体育场馆1个,文化站14个,公共图书馆1个,体育场馆1个,39处文体休闲广场、220处农民体育健身广场。由城市规划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构成的“三馆一中心”已投入使用。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43%和99.52%。珲春人民还有了自己的足球队——延边珲春北国足球队,开启了体育事业的新篇章。

  (三)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珲春市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18年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85个,其中,医院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20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433张,医院诊疗人数62.96万人。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

  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70年来,珲春不断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工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断得到实现。2018年,珲春全社会就业人员达到15.1万人,是1949年增长4.5倍。改革开放以来,珲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珲春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4869元,是1949年的270.3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46元,是1978年80倍。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1997年,珲春市在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8年在城市推行低保制度,保障了少数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问题。2018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1.0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6.6万人;全市现有城市低保对象6585户、8733人,已发放低保资金5328.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163 户、4014 人,发放低保金1217万元。

  70年风云激荡,70年沧桑巨变,珲春市在时代的洪流里,激流勇进,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珲春市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全省县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