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解读:改革开放以来延吉市财政、金融业运行情况

发文日期:2019-02-20 14:50:00
发文来源:
字体: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延吉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四十年,是延吉市综合实力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功能加速提升的四十年。全市财政体系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财力保障显著提高;金融业从小到大,历经蓬勃发展,经营业绩蒸蒸日上。四十年间,财政、金融合力为促进延吉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驾护航。

  一、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立足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财税体制的完善,全市财政实力进一步壮大,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日趋显著,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一)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的财力支持,改革开放之初,全市财政收入不足2000万元,1978年仅1505.40万元,发展到2018年全市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大关,达到86.05亿元,增长近580倍,年均增长17.2%。

  从四十年财政运行轨迹看,全市财政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实现了三大转变:第一阶段从1979-1998年,为稳步发展阶段,计划经济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财政制度转变,呈现“较快增长”的特征。改革开放给全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全市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增加,第二产业税收是财政收入主要支撑。第二阶段从2007-2013年,为快速增长阶段,财政收支规模向财政收支绩效转变,呈现“大幅增长”的特征。全市确立了科学发展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全市经济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占GDP的比重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2013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4.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7.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27.6%,比2006年提高15.7个百分点。第三阶段从2014年-2018年,为提质增效阶段,财政收支管理向财政公共治理转变,呈现“平稳向好”的特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市财政收支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的增长区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2018年,全市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是2013年的1.1倍,年均增长2.4%。

  (二)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税收收入体现的是政府与企业、居民的经济关系,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之后,我国税收制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共出台了25个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2018年,全市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80.2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分行业纳税情况看,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传统制造业仍然是拉动税收增长的主体,其中烟草制品工业创税48.53亿元,占税收收入的60.1%。地方级税收收入分税种情况看,增值税完成5.47亿元,增长8.0%;个人所得税完成 0.85亿元,增长7.5%;企业所得税完成1.87亿元,增长2.5%。

  (三)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投入不遗余力

  公共财政支出机制逐步健全,无不体现着全市财政实力日益雄厚。改革开放之初,全市财政资金集中保证重点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全市财政对支持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力度逐步加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投入不遗余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75亿元,是1978年的630.7倍,年均增长10.9%,其中教育支出8.07亿元,是1978年的238.1倍,年均增长14.7%,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个百分点。提高人民福祉的民生八项支出完成51.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9%。保障了脱贫攻坚、科技教育、生态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需要,财政保障民生能力较改革开放初期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平安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二、金融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储钱罐”的功能日趋完善,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业已成为全市服务业中重要的优势产业。

  (一)组织体系逐步健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银行的分设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变,同时保险业得到初步发展,证券业也开始起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金融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业务种类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机构及网点数不断增加。2018年,全市银行业共有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等6大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设有各类网点160多个;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28家;全市证券公司有6家,形成了以银行为主体,保险、证券和其他金融业共同发展、门类齐全、层级分明、职能到位的全方位现代化金融体系。

  (二)业务领域不断拓展,资金流动功能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金融业积极探索既适合全市经济发展又利于商业银行发展思路,服务对象由过去单纯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扩大到社会各基层各单位,增加土地开发、商品房贷款、个人住宅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十多个贷款品种,各项业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从最初的万元到亿元,从十亿元到百亿元,金融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22.75亿元,是1978年881.10万元的8203.8倍,年均增长25.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8.59亿元,是1978年2263.70万元的1981.4倍,年均增长20.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9.93亿元,是1978年785.10万元的6368.5倍,年均增长24.5%。

  90年代初,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相继进入全市市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促进了全市保险不断发展和壮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断增多,经营险种不断增加,保险范围覆盖了经济社会各个环节和领域。保险业逐步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服务民生的重要力量,为人民生活稳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末,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7.00亿元,是2000年的36.8倍,年均增长9.5%;全年各类赔款支出8.80亿元,是2000年的28.5倍,年均增长9.0%。

  起步相对较晚的证券业,历经多年的培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为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末,全市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总量445.54亿元。

  四十年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四十年流光溢彩、沧桑巨变。回眸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市财政、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用自身的重大制度变革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坚信,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全市财政、金融业必将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里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