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白山:扩大城乡消费总量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发文日期:2016-11-04 15:05:00
发文来源:
字体: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增速的换档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大背景下,白山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扩大居民消费,新型消费不断成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一、“十二五”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十二五”时期,随着白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乡消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3.9%、11.3%和5.2%,在投资动力出现减弱的同时,零售额的增幅居于首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驱动力发生改变,白山消费品市场及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消费品市场稳健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环境下,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零售额总量上看,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至2015年,白山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39.1亿元增加到266.2亿元, 5年间零售额增加了127.1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9340元,消费总量不断增大。从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看,消费增速超过经济增速。2010-2015年全市GDP和零售额增速均呈逐年放缓走势,全市经济步入结构调整期,GDP增速分别为17.2%、16.6%%、12.4%、6.4%、6.7%和7.1%,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8.0%、17.3%、16.6%%、14.4%、12.1%和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4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二)限额以上企业得到发展,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不仅具有资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等优势,而且较为规范的服务方式和舒适的购物环境,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加大,规模聚集效应明显,始终发挥着市场导向作用。“十二五”期间,白山加大力度培育和发展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努力改善居民休闲购物环境,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数量由的43户增加到69户,5年来共培养发展限额以上法人企业26户。全市亿元以上大型批零企业5户,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户。2015年“广泽购物中心”正式营业,目前全市融合商业零售、餐饮、娱乐等多功能大型商业综合体2户,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商品流通较为活跃,区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2010-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7.2亿元增加到66.0亿元,占全市零售额比重由19.5%提高到24.8%,提升了5.3个百分点。

  (三)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镇市场带动作用突出

  随着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以及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措施的深入推进,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状况有了较大提高,为城乡消费市场繁荣、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年,城镇实现零售额236.7亿元,比2010年增长89.7%,年均增长13.7%;乡村实现零售额29.4亿元,比2010年增长106.2%,年均增长15.6%。2010-2015年,全市城镇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达88.0%。

  (四)住宿餐饮业市场健康成长,大众消费持续向好

  “十二五”期间,白山住宿餐饮市场针对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餐饮企业及时调整营销方式,不断优化餐饮结构,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餐饮服务逐渐向大众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转变,尤其近几年,在白山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带动下,住宿和餐饮行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餐饮业的整体水平不断升级。2015年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3.9亿元,比2010年均增长21.0%,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8亿元,年均增长18.1%。2015年,全市住宿餐饮业经营单位年营业额超过200万元已经达到115户,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有10户。

  (五) 休闲旅游拉动强劲,带动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近年来,白山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旅游休闲消费不断升温,带动了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增长。白山旅游业依托长白山、松江花、鸭绿江的自然资源,弘扬特色,旅游产业逐步由接待型、事业型迈向产业型。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长白望天鹅、露水河国际狩猎场更成为了北京、大连、长春、吉林、松原、通化等省内外城市游客自驾游、自助游的主要选择。如今,慕名来长白山旅游者越来越多,有力拉动了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769.17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17.3%;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97.56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26.6%。随着人们的旅游观念和旅游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白山旅游业发展正逐步由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二、影响消费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从白山消费市场运行特点来看,目前白山居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消费整体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强,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维艰,销售不畅。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人口规模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需求有效扩张

  1.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近几年,全市人口总体呈现净流出的趋势。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25.4万人,比2010年减少6.84万人;人口出生率6.3‰,比2010年下降2个千分点。2015年白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比重4.0%,随着流出人口的增多,而且外来居住人口相对更少,高素质人才偏少,低端消费群体增多,更加剧了消费需求能力减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增长空间。

  2.城乡居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从人口结构上看,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3%。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6个百分点。老龄人口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4个百分点,按照联合国“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白山老龄化特征已经较为明显。由于老年人口的收入低,消费倾向偏低,储蓄倾向高,如果整个社会老龄化倾向严重,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降低。

  (二)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偏低,限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张。

  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白山居民收入虽然逐年提高,但总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2015年,受发展的大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工矿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企业职工收入相对不高。2015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1345元,低于全省水平 1021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9元,仅高于白城,排名位列全省第八;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090元,在全省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二位下滑到目前的第7位,白山居民收入仍处于相对偏低水平,对消费市场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三)消费市场发展还存在瓶颈,制约着居民消费快速扩张

  白山地区受消费环境、人口规模和地域经济条件限制,全市商贸企业整体规模偏小,重点品牌企业不多,专业水平和竞争力还不强。2010-2015年,全市限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53户,比2010年增加了34户,但从户均水平看,户均规模有所减少,2015年户均销售额实现11197.9万元,比2010年下降32.8%。全市过亿元的大型商贸企业只有5家,而且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在营销方式、经营品种和经营层次上相对落后,发展仍存在一定瓶颈。从整体流通结构来看仍以传统商贸企业为主,新兴业态商贸企业比重相对较低,不能有效满足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快速扩张。

  (四)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给传统商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和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潜力加速释放,网络消费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模式和消费流程。目前白山商贸流通业主要以实体经营为主,电商企业发展相对落后。传统零售企业不仅运营成本高,实体店购物环境、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现象也疏远消费者。相对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商品品种多样、推广活动频繁、支付方式快捷,而且没有商圈和时间的束缚,同时具有全网络提供服务的优势,电商平台给传统商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五)房地产投资市场回落,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业是一个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具有很高产业关联度的行业,房地产业的低迷直接关系到金融、建材、装修装饰、家电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稳定和发展,进而也影响全市消费市场增长速度和质量。近几年来,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房地产销售市场逐年回落,2010—2015年,全市房屋销售面积由87.4万平方米下降到2014年的32.7万平方米。住宅消费的持续回落使得消费市场中的建材、家具和家电市场趋于平淡。

  三、 加快白山消费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建设,鼓励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很大,零售总额增幅明显放缓,利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与传统零售业结合起来是流通领域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传统零售业面临电商冲击的背景下,制定电子商务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线上线下无店铺新型消费,引导现有规模商贸企业在做实做细实体店的同时,大力开拓网上交易,扩大市场份额,培养商贸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要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的市场监测和分析,合理引导市场供给,尽快完善核心商业圈布局,建设白山特色消费市场,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群体。

  (二)优化社会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还可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是降低居民储蓄意愿、提高消费倾向的必要前提。要着力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的便利性。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三)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提高外埠人口消费能力。旅游消费直接涉及吃、住、行、购,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能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白山旅游资源丰富,近些年城市周边涌现出一批乡村田园、绿色生态、边境风情等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山庄,与遐迩闻名的长白山旅游相得益彰。要充分发挥好长白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好资源牌,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商贸流通业投资的引进,开发特色市场,带动白山商贸业、宾馆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发展会展经济。通过举办商务会展、论坛、及商贸、文化节庆活动,大力推介白山,扩大白山影响,积极引入引导外埠人口来白山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移居安家,提高外埠人口消费能力和消费比重。

  (四)加快服务业消费领域发展,培育和扶持新型消费领域。近年来,电子信息服务,通讯产品、信息服务等产业迅猛发展,宽带网民特别是手机网民快速增长,移动终端消费等新型服务业态明显增加,服务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同时也将成为今后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之一。要抓住服务业消费市场发展的商机,突破传统消费观的束缚,加快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及其他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大力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服务、金融理财、租赁、社区服务、家庭个人医疗等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使之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条件。

  (五)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保障,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扩大居民消费空间,这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首要因素和条件。一要把扩大消费与扩大就业、有效增加居民收入结合起来,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小微企业,鼓励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并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注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平、充分的就业机会。二要提高城镇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民收入,包括:提高社会保障线水平,提高工资最低标准,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确保人们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使得百姓敢于消费。

  四、“十三五”消费市场走势预测

  “十三五”期间,白山市政府将继续推进结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随着白山资源型城市结构性改革推进,消费品市场运行走势也将面临若干上行与下行的因素。

  消费市场面临的上行因素有:“十三五”期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消费总水平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商贸流通领域基础建设,城乡居民娱乐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旅游城市建设逐步实施,再加上新的消费政策红利的逐渐释放,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等新商业模式创新,消费升级换代带来的激发效应,信息消费、文化消费、社区消费、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的兴起,将为扩大全市消费带来了新动能。

  消费市场面临的下行因素有:国内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经济转型等因素将使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大宗商品市场需求疲软,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低位运行。综上所述,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消费政策的相继实施,预计“十三五”时期,白山市消费市场仍将保持温和平稳上行的运行态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