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作为资源型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要集中在林产加工和煤、铁矿采选,造成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塑造经济转型新动力,凝聚深化改革新活力,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白山工业经济当前和今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前全市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为今后发展工业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一、当前白山工业经济现状及问题
(一)工业产能过剩较普遍,煤炭、钢铁、水泥行业问题突出。2015年白山市煤炭、钢铁、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4.1%、41.8、35%,产能利用率远远低于75%的评判标准,属于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达到85%为产能充分利用;超过90%为产能不足;低于75%为产能过剩)。总的来看,钢铁、水泥行业的产能问题略强于煤炭,煤炭行业过剩问题突出。目前白山市有规模以上煤炭开采洗选企业25户,产能为875万吨,其中国有煤矿3处产能为625万吨,地方煤矿22处产能为250万吨。松树镇煤矿“3.06”事故后全市只有2处国有煤矿正常生产,其它地方煤矿全部处于停产整顿排查隐患状态。2015年全市煤矿资产总额127.8亿元,负债总额106.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3.6%。白山煤矿数量多、规模小、开采条件复杂、工艺相对落后、矿井灾害严重。因此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实现脱困、脱危发展,对于白山意义重大,也势在必行。
(二)“两项资金”占比居高不下,医药、木材加工占用比率偏高。工业的库存主要体现在“两项资金”上,即存货和应收帐款。2015年白山市规上工业应收帐款和存货合计为102.1亿元,占流动资产的45.6%。在规上工业27个大类行业中有15个行业“两项资金”占比超过50%,有5个占比低于30%,占比最大相差达83.7个百分点。在占比超过60%的行业中有医药、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其中医药行业“两项资金”占比为72.2%、木材加工行业为60.2%。“两项资金”的非正常占用,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增加企业成本负担,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
(三)总体杠杆率高位运行,局部财务风险较大。反映工业企业杠杆率的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2015年白山市规上工业负债合计453.9亿元,资产总值700.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8%(一般资产负债率合理区间介于40%至60%之间)。有27.3%的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60%,有13.5%的企业超过80%,个别企业甚至超过100%(属资不抵债)。高资产负债率企业以大中型工业企业居多,其中:白山热电公司资产负债率为93.2%、通化矿业集团为93.3%、施慧达药业108.5%、大栗子矿业121.9%。
(四)业务成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工成本增速较快。2015年白山市规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7.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10.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1.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6个百分点。近年来,人工成本呈大幅增长态势,工资上涨是推高人工成本最为重要的因素。2015年工业企业人均劳动工资为3.5万元/人(折年),比2010年提高1.1万元。其中: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工资水平最高、采矿业居中、制造业工资水平靠后。2015年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企业人均劳动工资为4.8万元、采矿业3.5万元、制造业为3.2万元。
(五)工业发展短板明显,有效供给不足是主要问题。白山市工业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土地配置、金融支持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一是高端产业占比不高。全市工业长期以来“低小散”特征明显,高新企业占比不高,2015年全市高新企业46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2.2%,实现增加值53.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二是工业用地制约明显,金融支持力度有待提高。近年来,白山市因土地制约导致企业放弃扩大生产或项目难以落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企业银行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全市工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企业为主,多数企业以低质低价竞争模式发展。可以说是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与科技创新的联系十分松散。近年来,虽然白山市实施了名牌创优工程战略,企业创新意识增强,专利申请量有了增加,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改变。
二、白山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政策优势明显。2006年以来,白山先后被国家列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循环经济试点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和主体功能规划区重点生态区。近年来,白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产业转型取得较好效果。
(二)思路清晰明确。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新五大”产业格局为出发点,全力做大做强旅游、矿泉水、人参等生态产业,推动煤、林、铁产业率先转型。大力提升和发展矿产冶金新材料等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三)架构基本成形。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新五大”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更加成型、更具优势,培育形成矿产冶金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旅游文化等3个“三百亿”级、医药健康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成为经济主导,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身”。
(四)环境日益优化。连续多年开展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项目落户”为主题的招商引资年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中国华能集团、吉林广泽集团、吉林欧亚集团、东北亚集团、山东山水集团、上海大山合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落户白山。
三、加快白山工业经济转型的主要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为主线,重点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努力构建产业发展高端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白山现代工业发展体系,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构筑新优势,为高水平全面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白山提供强大支撑。
(二)坚持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更好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做好民生兜底,营造公平营商环境,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重组。
2、坚持供需协同,两侧发力。以加快推动工业供给结构作为主动方向,协同推进工业供给侧改革与市场需求侧管理。既要从工业供给侧入手,以市场需求变化倒逼工业转型升级;又要从市场需求侧入手,以创新有效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促进需求与供给充分对接,提高工业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坚持加减同步,精准施策。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和主动减量并举,聚焦结构性突出矛盾,以精准识别引导精准施策,在主动化解过剩产能和低端无效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补齐短板,增加经济发展新能量。
4、坚持创新驱动,集聚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实现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动能平稳接续和有效转化。
(三)实施对策
1、化解产能过剩,重点是化解煤炭、钢铁、水泥行业过剩产能。白山市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重工业比重大,企业产品科技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属于典型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应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制定产业禁投负面清单,对产能过剩行业建立有区别的阶梯性、惩罚性水电气等价格,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技术、安全生产等控制标准,用市场的办法淘汰落后产能。对技术先进、生产安全、能耗环保达标的产能区别对待,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先行先试,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对钢铁、水泥、煤炭等产能过剩的行业,设定产能总量“天花板”,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2、化解企业库存,重点是减少应收帐款。2015年白山市规上工业应收帐款占“两项资金”的54.3%,且有进一步上升可能,因此化解企业库存,重点是要减少应收帐款。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融资需求对接机制,常态化实施银企对接活动,对需采取仓单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进行融资的重点企业情况及时排摸梳理,帮助企业解决贷款资金难题。同时要警惕企业“三角债”危机,采取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债转股、企业间多方磨债(即相互抵销一部分债务)等过去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清欠措施,从根源上解决应收账款拖欠的问题。
3、降低金融杠杆,重点是优化负债结构。当前白山市工业整体负债率高位运行,降杠杆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债务结构和防范化解局部财务风险。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中短期负债约占到60%,比重明显偏高,企业以短期借款行为支撑工业生产的长期行为,财务风险很大,根本原因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利润低下,这些企业极易发生财务风险。应强化风险防控,动态掌握企业风险情况,及时发现企业风险苗头性问题,合理调配企业间歇资金,解决企业贷款的断点接续问题,并对发展前景好、暂时出现资金问题的企业,从税收、规费、土地收益等多方面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化解财务风险。
4、降低企业成本,重点是降低非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及不合理收费的上涨是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对全市传统产业影响很大。目前白山市规上企业平均用工人数约为225人/家,人均报酬3.5万元/人(折年),比2010年增长43%,在用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家规上企业要比2010年多支付238.9万元工资。同时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上升,也是导致企业成本大幅上涨的另一关键因素。政府部门应着力探索建立低费基、全覆盖的参保缴费机制,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权限,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5、补齐工业短板,重点是扩大有效投资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引入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工业法人单位项目,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帮助大项目争取列入上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及时解决产业规划、空间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及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实施进度。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反应迅速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做好科技发展规划,优化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