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明显减缓,投入强度继续回落,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任重道远。因此,如何加大R&D经费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为吉林市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活动情况
(一)资源分布情况。
2015年,吉林市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073家,比上年增加32家,其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58家,比上年增加11家。规模工业企业共有科技机构43个,比上年增加3个;机构人员3797人,比上年下降22.2%。在机构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5.3%,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创新基本情况表
|
2015年 |
2014年 |
2015年比2014年增减变动情况 |
企业数(家) |
1073 |
1041 |
32 |
其中:有R&D活动 |
58 |
47 |
11 |
科技机构数(个) |
27 |
21 |
6 |
机构人员(人) |
3797 |
4882 |
-1085 |
(二)创新投入情况。
2015年,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共有从业人员21.82万人,其中R&D人员3797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14%,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9.85亿元,比上年下降14.3%。其中,前15户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0.18亿元,下降12.3%。
从经费流向看,应用研究支出0.27亿元,比上年下降52%,试验发展支出9.57亿元,下降12.3%。从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9.45亿元,比上年下降13.1%;政府资金0.37亿元,下降28.9%。
(三)创新活动产出情况。
2015年,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308项,比上年增长7.8%;发明专利申请106项,下降10.2%;拥有发明专利682项,增长20.9%。可以看到,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越来越重视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创新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重点企业R&D经费支出下降。
2015年,吉林市规模工业R&D经费支出10.2亿元,比上年减少0.7亿元,下降14.5 %。占GDP的比重为0.43%。从前10户重点R&D活动的工业企业看,有4户出现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吉林化纤集团,下降85.9%。2014年吉林化纤R&D经费支出4.85亿元,占吉林市规模工业R&D经费的40.69%。2015年,吉林化纤的3.4亿元的改造和扩建项目被确认为非R&D项目,这直接导致吉林市规模工业R&D经费大幅减少。吉林铁合金和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这两户企业R&D经费分别下降43.5%和41.1%;吉林华微电子下降12.1%。
2015年R&D经费支出前10位工业企业数据情况表
单位名称 |
R&D经费支出(万元) |
增减 (%)
|
2015年R&D经费占全部规模工业R&D经费比重(%) |
|
2015年 |
2014年 |
|||
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37223.3 |
2665.5 |
1296.5 |
36.6 |
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15325.1 |
8558.7 |
79.1 |
15.0 |
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
8791 |
14926.5 |
-41.1 |
8.6 |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6823.4 |
48475.8 |
-85.9 |
6.7 |
吉林江北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5023.7 |
4530.3 |
10.9 |
4.9 |
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4408 |
5012.6 |
-12.1 |
4.3 |
吉林北方捷凯传动轴有限公司 |
2720 |
0 |
|
2.7 |
吉林炭素有限公司 |
1905.2 |
1109.6 |
71.7 |
1.9 |
康乃尔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1546.5 |
836.5 |
84.9 |
1.5 |
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
1450.7 |
2565.9 |
-43.5 |
1.4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R&D投入增速明显减缓,投入强度继续回落。
2015年,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0.2亿元,比上年下降14.5%;2014年同比增长10.9%,增长幅度回落25.4%。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出现缓慢回落之势,表明不少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重当前轻长远,重生产轻开发,导致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R&D活动覆盖面偏小。
从目前数据情况看,有R&D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比例不足6%。在这不足6%的企业中,吉林化纤、吉恩镍业、吉林炭素等5大企业又占居多数。企业是R&D活动的主体,它们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吉林市科技创新活动水平的高低。创新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科研力量与创新活动相对薄弱的现状,直接导致区域内创新活动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范围有限,不利于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
(三)科技创新活动层次偏低。
从企业创新调查的结果看,近年来,吉林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明显增多,但调查结果同时显示,真正拥有高新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相对较少。尽管有些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能够生产高科技产品、甚至掌握了高新技术,但大多数没有取得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企业无法获取产业的主导地位和控制权。从企业科技统计年报情况看,吉林市R&D研究经费的支出结构尚不够合理。试验发展活动所占比重偏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反应出吉林市R&D活动尚处相对较低水平,企业科技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差。
(四)创新人才稀缺。
从吉林市重点研发机构情况看,有研发机构企业数仅27家,与先进地区相比,企业研发机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差距均较大。从科技人才情况看,目前吉林市多数企业高层次人才匮乏,博士、硕士占人才总量的比重偏低,企业中技能和经验兼备、能够推动产品创新的人才较少;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在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
搞好顶层设计,积极做好与国家、省科技创新规划的衔接,认真实施好《吉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内容。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竞赛,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项目规划,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扶持计划,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形成服务合力。完善加快吉林市中小企业科技发展的意见,指明中小企业科技工作的方向,明确重点产业,确定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形成更加强大的服务合力,优化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争取更多科技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拓宽全社会R&D经费融资渠道。
完善科技政策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好科技创新奖励、科技创新券等制度,不断调动激发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完善科技扶持资金整合使用机制,进一步调整资金支持方向和使用方式,强化计划过程管理,提高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在完善政府对科技投入的资助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切实改变吉林市R&D经费投入强度低的局面。完善科技金融结合服务发展机制,努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三)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发挥好吉林市国家级高新区在承载产业创新、集聚创新资源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推动吉林市省级农高区建设,争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完善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启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工作,新培育创建一批市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为吉林市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探索出建立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发展道路,推动产业调整。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
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导,形成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纽带的新型合作机制。政府要在制定合作发展的战略规划、重大政策,协调重大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要着眼高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提供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企业要着重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艺创新,并将科技成果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