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松原市上下积极应对宏观环境趋紧、油价低位徘徊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紧紧抓住结构调整、投资拉动、技术改造等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主动加压,全市经济运行基本稳定,总体形势好于上年。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松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3.06亿元,同比增长6.4%,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2%,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9%,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3和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平稳增长。
(一)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1.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15.84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63.76亿元,同比增长4.3%。农林牧渔业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占总体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和62%。今年的农业生产情况良好,目前农作物长势喜人。全市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158.67万头、22.22万头、101.6万只和1948.3万只,分别增长3.2%、1.6%、6.1%和5.5%,牧业发展比较稳定。
2.工业生产延续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096.69亿元,同比增长1.1%,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增加值完成329.34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提高0.6个百分点。
地方工业增长较快。地方工业增加值完成291.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快于规上工业4.1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5%,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中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37.83亿元,同比下降11.9%。
五大支柱行业呈现“三高两低”态势,即三个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两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66.04亿元,同比增长7.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31.83亿元,同比增长1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38.75亿元,同比增长8.5%,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3和2.3个百分点。木材加工业增加值27.23亿元,同比增长5.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53.75亿元,同比增长4.2%,分别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和2个百分点。五大支柱行业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3.服务业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15.48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快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快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
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1-5月份,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看,投资增长,消费趋旺
1.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1.7亿元,同比增长10.2%,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扭转了4、5月份投资连续下降的局面,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仍然是投资的亮点。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71.63亿元,同比增长34.8%;第二产业投资235.12亿元,同比下降7%;第三产业投资204.92亿元,同比增长29.6%。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已达40%,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份额加大。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406.98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9.5%,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是松原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
大项目数量、投资额均得到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开复工项目132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3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79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1.38亿元,同比增长59.6%;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9个,较上年同期增加46个。
2.消费市场活跃度提高。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20.94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农村消费快于城镇。上半年,城镇零售额257.11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农村零售额63.83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占主导。上半年,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269.1亿元,同比增长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8%;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完成51.85亿元,同比增长14.7%,快于商品零售增速6.9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零售额小幅回升。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74.15亿元,同比增长4%,比1-5月提高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形势较好。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064万美元,同比增长64%,比上年同期提高3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9116万美元,同比增长38.4%;进口总额1948万美元,同比增长3396.5%,实现大幅度增长。
(三)经济质量有所改善
1.财政收入降幅继续收窄。上半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7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2.4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22.7亿元,同比下降8.9%,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5.3个百分点。全口径收入中,营业税增长13%,消费税增长8.5%,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29%和6.9%。
2.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水平有所好转。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3.33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1.09亿元,同比下降37.7%,降幅比上年同期减少9.9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利润总额下降较多,中小型企业利润总额略有提升。大型企业整体亏损27.8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113%;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7.9%;小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亿元,同比增长4.1%。
3.民生投入力度较大。上半年,全市公共预算支出82.1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教育支出15亿元,同比增长2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亿元,同比增长11.7%;医疗卫生支出11.2亿元,同比增长8.5%;农林水事务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28.6%。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生产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原油量价双降,非油产业和接续产业发展迟缓,对工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上半年,原油产量同比减少16.4万吨,平均价格降低878元/吨,同比分别下降7%和35%,致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减少20亿元。同时,产业聚集度不强,企业规模较小,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链条不长,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初级产品,产品生产的能耗高,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不足;前沿产业不多,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不到两个百分点,很难拉动经济发展。
(二)工业用电持续下降
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15.1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2%。工业用电量从上年1月份增长7.1%逐步下滑到目前的-10.2%,4月和5月当月分别下降34.5%和25.5%,6月份有所降幅收窄,下降12.4%,本月和累计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投资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大项目比重低。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2.2%,虽然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但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市州,有待加强。二是工业投资增速、比重持续下降。上半年工业投资下降6.8%,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5.9%,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支压力加大
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降,使松原财政增收压力加大。与此同时,随着民生需求支出的加速扩张,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刚性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
三、建议
(一)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发展
松原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济结构转型,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西部生态经济区战略”等机遇,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对接好,把这些机遇和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开花结果,来实现松原市的快速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二)培育支柱产业,壮大企业规模
坚定发展不放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的优势企业集中,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化工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石油配套、建筑材料、医药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和壮大地方工业,不断提升地方工业经济比重,使其成为加快松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力量。要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多样化、多元化,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一定时期内,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加快项目推进尤其是重大项目推进是加快投资发展的重点。一是要抓好项目的开工建设,对未开工和进展较慢的项目,要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落实责任,要抓住后几个月项目建设的黄金开工期,逐个推进,提高新建项目开工率和续建项目复工率,尽早入统,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尤其对市委市政府已谋划的大项目,要加强协调和跟踪督查,确保如期开工建设。二是提高项目质量,积极引进规模大、链条长、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项目,重点引进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发挥规模效应和链条效应。
(四)突出重点,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借助全省服务业发展攻坚年的平台,依托松原市交通区位条件逐步改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金融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努力做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稳步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服务生产、服务经济、服务生活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