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延边州在新常态下,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时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前行,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5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88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完成75.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442.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完成368.6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49.9:41.6。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390元,比上年增长7.3%。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供给保障稳步增强。全州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地方级财政收入93.3亿元,增长6.1%。税收收入49.6亿元,同比下降3.1%。全年完成财政支出3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以及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151.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9.8%。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一)教育和科技事业稳步发展
1.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2015年,全州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1286人(其中博士生57人),比上年增长4.3%;在校研究生3540人,同比下降1.4%;毕业研究生1160人,增长1.5%;当年有1101人被授予硕士学位,增长0.2%。大学在校大学生21204人,其中本科生18744人。
全州共有普通中学145所,在校学生6.7万人,比上年下降4.3%,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7万人,下降3.1%。中等专业学校23所,在校学生0.9万人,下降11.2%。全州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7%;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升学率为89.7%。
全州小学共116所,在校学生8.6万人,比上年增长1.3%,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儿童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366人。
民族教育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延边州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2.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全州专利申请量为440件,其中发明147件,实用新型201件,外观设计92件。全州专利授权量为267件,其中发明46件,实用新型146件,外观设计75件。争取省级科技项目32项,落实资金1119万元。
(二)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不断进步
1.文化事业繁荣进步
2015年末,全州拥有文化馆8个,群众艺术馆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7个,国有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11个。 全州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8座;拥有公共广播节目10套,电视节目11套;广播综合覆盖率 99.71%;电视综合覆盖率97.52%。全年出版报纸2628.5万份,出版各类杂志49.6万册,出版图书6051.7万册,其中朝鲜文757.6万册。音像制品7.5万张,其中朝鲜文5.9万张。
全年向社会公布了110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77项被列为省级名录,17项被列为国家级名录,1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卫生事业有序推进
2015年末,全州共有各种卫生机构274个。全州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017人,其中,执业医师4498人,注册护士5440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1241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0人,拥有病床52张。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启“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
3.体育事业长足发展
2015年,全州体育代表队在国家级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得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8枚;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48枚、银牌32枚、铜牌39枚。职业足球摘取中甲桂冠并成功冲超。在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再创佳绩。成功举办第十九届州运会、“延边?韦特恩国际自行车旅游节”、“一汽奔腾?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三)人口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人口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取得新进展
2015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0.0万人,占总人口的70.2%。人口出生率为7.0‰,死亡率为7.7‰,自然增长率为-0.7‰。年末总人口中,朝鲜族人口77.4万人,占总人口的36.2%。成功承办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州11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32名先进个人获得省政府表彰。
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州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5年延边州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2894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734元,增长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65元,增长5.9%。
(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全力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1.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城镇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 “五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15年末全州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38.7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7.4万人,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84.1万人,增加0.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3.6万人,增加2.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8万人,增加0.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5万人,增加0.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
2.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15年末,全州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78家,拥有床位数 15800张,收养人数9140人。其中,国办福利机构50家,拥有床位数6500张,收养人数4240人;民办福利机构128家,拥有床位数 9300张,收养人数4900人。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0张。全州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8022人,其中城市享受低保人数81340人,农村享受低保人数56592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448元/月和3173元/年。全年实现2.3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三、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5年,延边州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经济增长乏力,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服务业发展相对滞缓。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整体水平偏低,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三是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群众生活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几点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是延边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富庶、开放、生态、和谐幸福延边新局面,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具有延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着力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二)加快推进民生建设,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以民生为“指南针”,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公共财力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使全州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积极扩大就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切实加强困难群体帮扶。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对接,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步伐,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产业导向、财税金融、政府采购、项目安排等方面引导、支持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四)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发展新环境
大力推动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六位一体”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强力开展脱贫攻坚。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面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