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十二五”时期四平市节能降耗见成效

发文日期:2016-05-26 09:00:00
发文来源:
字体:      

“十二五”以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把节能降耗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能源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在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的同时,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在逐渐展开。2015年四平市万元GDP能耗比2014年下降15.50%,超额完成了下降1.8%的年度节能目标;“十二五”期间经“十一五”末期累计下降48.7%,超额完成了吉林省下达的16.5%的节能目标,“十二五”时期节能目标完成进度达到271.7%。

一、2011-2015年四平市能源消费特点

(一)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同步下降

2015年末,全社会能耗总量为714.62万吨标准煤(省局核定数),比上年下降6.22%,单位GDP能耗为0.5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5.5%,与2010年的1.15吨标准煤/万元比下降48.7%;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57.8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76%;单位GDP电耗为478.57千瓦时/万元,同比下降12.39%,与2010年的801.65千瓦时/万元比下降40.3%。

(二)能源消费总量先扬后抑,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逐年缩小

“十二五” 时期,四平市能源消费总量在2011年较2010年有个跨越式增长,年度增幅为11.58%;此后的2012年较2011年增长1.69%,2013年依据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及GDP数据,调整能源消费总量,能耗总量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2015环比下降分别为12.11%;2.07%和6.18%。而“十二五”时期GDP的增速分别为17.6%;12.3%;9.1%;6.4%和6.4%。五年间累计增长51.8%,年均增长8.7%;而能耗增速分别为11.58%;1.69%;3.5%;-2.07%和-6.18%,累计增长率为8.52%,年均增长率为1.65%。五年间以年均1.65%能耗量的增长支撑着年均8.7%GDP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来越小。

二、2011-2015年四平市节能成就

(一)结构调整见成效,第三产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比重逐年上升

“十二五”时期,四平市启动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能耗量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三产能耗占比10.81%增长到2015年的16.28%,提高了5.47个百分点。

2010年—2015年分产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比重

年份

第一产业能耗比重(%)

第二产业能耗比重(%)

第三产业能耗比重(%)

居民生活能耗比重(%)

2010

3.93

60.66

10.81

24.60

2011

2.79

67.93

12.29

16.99

2012

2.91

65.31

13.56

18.13

2013

2.83

72.63

13.09

11.45

2014

2.97

71.29

13.36

12.38

2015

3.49

68.38

16.28

11.85

“十二五”期间,在第三产业能耗比重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28.7%上升到2015年的30.13%,增长了1.43个百分点。

(二)资源开发利用日渐合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用水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十二五”时期以来,四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范用水管理,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政策导向下,积极响应,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2015年,全市521户规模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为8634.1万立方米,同比下降7.6%;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3.88立方米/万元,同比下降11.08%,比2010年的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31.78立方米/万元下降56.32%。

(三)煤炭消费占全社会能耗比重下降

“十二五”时期,四平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煤炭的用量逐年下降。2011年至2015年间,煤炭用量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分别为79.74%,77.91%,74.46%,72.88%和71.84%。

(四)消费品种多元化,清洁能源用量有所增长

    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有十几个能源品种,主要以原煤和电力为主,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四平市在调结构促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能源产品结构。期间风力发电等有了长足的发展,规模以上风力发电企业从2010年的1户,发展到2015年末增长为4户,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2.37万千瓦,年末累计发电量为6.96亿千瓦时,比2010年的1.90亿千瓦时增长了3.66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用天然气、油品类的消费量占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2.3%上升到2015年的3.23%,增长了0.93个百分点。

(五)六大高耗能工业能耗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总量比重逐年下降

“十二五”时期,四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着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的发展理念,不断调结构,去产能,并且找出路逐渐淘汰落后产能,水泥行业进行了整合生产,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非金属矿物生产业、化工原料的生产和制造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逐年下降,2015年占比为67.85%,比“十一五”末期2010年的74.15%下降了6.3个百分点。2011年至2015年分别为73.31%;72.30%,72.18%;74.5%;67.85%。

三、四平市在“十二五”时期节约能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节能量大,结构调整仍需加强

2015年,全社会共节约能源131.26万吨标准煤,其中直接节能量130.77万吨标准煤,结构节能为0.48万吨标准煤,这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取得了一些成效,结构节能有所显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各级政府要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才能充分显现科学用能、科技节能的实力,加快实现产业换档升级的步伐。

(二)主要能源品种自给严重不足,能源利用成本偏高

2015年,四平市原煤产量为10.56万吨,同比下降44.61%,比2010年下降了71.15%;产量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生产用原煤量的1.41%;天然原油产量为88.22万吨,同比下降6.13%,比2010年增长14.02%,但是辖区内没有原油深加工企业,所生产的原油都要运输到其他城市加工成成品油,而本辖区使用的成品油要从外省、市购入;全市发电量为75.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05%,比2010年增长4.79%;全社会用电量为57.84亿千瓦时,从数据上看有23.22%的发电量上网销售;原煤及其他煤品燃料的绝大部分、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都要从外省、市购进,生产成本无形中增加了采购、运输费用。

(三)工业生产用能有待继续优化

从规模上工业企业能源产品消费数据看,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煤炭仍然占主导地位,优质能源比重偏低。2015年规模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总量765.15万吨,用于终端消费的原煤为285.61万吨,原煤消费量折成标准量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5.11%;焦炭消费量为28.39万吨,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30%;这两个能源品种占到80%以上,煤炭仍是工业企业消费的主要能源品种。电、成品油及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量占比不足18%,工业生产活动中,优化能源产品,调整能源产品消费结构刻不容缓。

(四)节能意识淡薄,资金支持力度小

从调研的情况看,一些耗能大户等重点企业比较重视能源的利用和分析,而一些小企业用能量比较少,重视程度较低,节能意识淡薄,认为反正也影响不到多少经营成本,在成本核算上也不去计算。政府对节能在资金上支持也是有限的。建议在市财政预算中增加节能专项资金额度,用于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大节能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资金额度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要注重资金的统筹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对“十三五”乃至今后时期节能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把握好去产能的节奏,时刻关注节能减排的进度

从“十二五”末期能耗数据看,超额完成了既定的节能目标,从完成的结果看,几乎全部为直接节能,结构节能微乎其微。节能的结果是建立在几户大的耗能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的状态下,因此在“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后期,要密切关注这些高耗能企业在“去库存、去产能”的过程中,特别是恢复正常生产后的大量耗能,将会影响到全社会节能成果。因此,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中,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制度创新和加快自主技术创新,优化能源产品结构,密切关注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完成情况,依然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促进能源经济科学发展

在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积极探索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研发和推广。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要有重点地加以扶持,今后时期应确定本地重点领域,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因而必须在国家能源战略的总体格局下,加强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同时要高度重视在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保问题,促进能源经济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