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通化:扬帆聚力推动商圈发展内需拉动促进市场繁荣

发文日期:2016-04-18 07:56:00
发文来源:
字体:      

   “十二五期间,通化市消费品市场在内需拉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引导下扬帆聚力迅猛发展,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实现了稳增长、扩规模、调结构的全方位提升。
  一、十二五期间消费品市场发展成就
  稳增长。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环境的不断提升,全市消费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十一五期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0.5亿元,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不断向好,消费品市场也跃上新台阶,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大关,在第三次经济普查期间,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亿元,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达到483.3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2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5%,比十一五期末翻了一番多。
  扩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市投资经营环境日益改善,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全市商业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经济主体不断增加,聚集效应不断增强。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全市商业法人企业达到2462家,比2008年增加446家,增长22.1%,其中,批发零售业企业增势明显,增长24.7%2013年末,全市商业从业人员达38868人,比2008年增长27.4%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欧亚购物中心、中东新天地、义乌小商品城等国内、省内有影响力的大型商业企业纷纷落户通化。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达到216家,比2010年增长13.1%
  调结构。2015年全市商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33.5亿元,占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2.4%提高到了十二五末的12.9 %。行业内部结构发展特征尽显。十二五期间,全市商品流通发展速度和规模急剧扩大,批零业与住餐业增加值之比由十一五末的4.5提高到了5.92015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达到114.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达19.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1.4倍。
  二、十二五期间消费品市场发展特点
  (一)市场发展回归理性,消费进入新常态
  十二五期间,全市消费品市场经历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过程。2011年,随着国家实行积极的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品市场借势得到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2012年,促消费政策逐步取消,以及上年快速增长留下的高基数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落,但16.7%仍是较高的增速;2013年,促消费政策完全退市,中央八项规定得到落实以及厉行节约成为时尚,消费回归理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落到14.5%2014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受工业、房地产市场疲软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降到13.0%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国内实体经济不振,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首次降回到个位数,增幅为9.9%十二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增速回稳特征明显,年均增长13.5%,比十一五时期回落8.7个百分点,商贸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二)商圈发展初具规模,商业业态丰富多采
  十二五时期,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强。商圈发展为适应消费新常态的挑战,快速布局,逐步形成了江南商圈,五月花餐饮一条街等商业集中区,购物中心、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市场体系初具规模。各种专业店、连锁超市、体验店、网上零售等销售形式也逐渐丰富,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兴动力。2015年,全市共有商业综合体2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家,全年交易额达到34.5亿元。同时,网络销售成为商业发展新亮点。全市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2015年比2014年实现翻番。住宿餐饮市场已形成多业态共存新格局,快餐店、特色店、主题餐厅等蓬勃兴起,餐饮集中街区成为城市发展新亮点;连锁酒店、商务快捷酒店的快速布点成为住宿业发展的新特征。
  (三)消费市场回归理性,医药企业拉动零售额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市消费品市场形成了一些消费热点,如汽车消费、石油消费、家电产品、中西药等,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及一系列禁止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的纪律措施出台,个人消费更趋理性化,汽车类、石油类大宗消费减少,零售额在医药企业零售的引领下快速增长。零售额取代汽车消费跃居消费第一位。2015年,限上汽车类零售额为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对全市限上零售额的增长贡献几乎为零;限上石油类零售额为20.1亿元,比上年下降21.0%,向下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2.2百分点。;限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达到28.4亿元,增长22.1%,向上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2.1百分点。
  三、十二五商贸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减缓,住餐份额缩小
  十二五期间,全市消费品市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调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247.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83.4亿元,年均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从2011年起呈现出逐年回落趋势,到2015年回落幅度达7.7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零售额增速总体均呈现回落。十二五期间,批发零售业增幅高出住宿餐饮业7.5个百分点,住餐行业零售额占市场份额比重呈逐年缩减态势,企业户数与2010年相比还减少10家,零售额占比仅为8.1%,比十一五末降低2.8个百分点。
  (二)传统消费热点热度逐年降低
  多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形成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如汽车、石油、电子产品、休闲旅游等。十二五期间,汽车和与石油类商品消费已逐渐降温。医药、汽车、石油类零售额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中占比最大,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渐饱和,近两年增速已明显回落;2015年,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2%,增速比2010年回落12.6个百分点。其中,以个人消费为主体的轿车零售额更下降20.1个百分点。石油类产品也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增速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
  (三)新兴业态发展缓慢,给传统销售方式带来较大冲击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新型业态的迅速崛起,传统零售业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呈不可逆转之势。2015年全市传统零售业虽然增势不减,全年零售业企业销售增长18.1%,但全市新型业态发展明显滞后,限额以上企业涉及网上零售企业只有1家,未能在本轮消费方式转变中分得杯羹,还被其他发展较快区域分流了消费源,长此以往,对全市整体消费品市场的冲击不可小觑。
  四、十三五消费品市场展望
  随着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新的消费潜力将会逐步释放,消费热点将由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移,全市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一)消费水平向高端化渐进
  近几年,同全国、全省基本一致,全市居民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同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跑赢了GDP,百姓生活消费支出与收入实现同步增长;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逐步落实,财政支出将更多向民生倾斜,居民收入将继续稳步增长,为消费水平向高端化渐进提供保证。
  (二)消费结构向享受型、发展型升级
  全市消费升级转型中,居民各种高档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住房、电脑、现代通信商品等需求开始普遍升级,对服务性消费,如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逐步提高,对未来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已经显现,居民消费更加重视安全、环保。因此,不断调整和优化消费品市场结构,努力为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便利、实惠、安全、绿色、高效的消费环境,才能不断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
  (三)消费方式向体验式、网络化方式转变
  从百货店超市连锁商店网络零售,每一次零售业的革命都带来了经营技术的进步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从全市看,各种零售业态发展特色明显,百货店转型加快,大型超市仍占有较大份额,专卖店发展势头良好,便利店发展速度加快,这些实体店在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的同时,共同面临着网购交易模式的巨大挑战。从近几年网购规模呈爆发式增长趋势看,网络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方式的主流,因此,加快探索电商与传统流通方式的全面融合,充分运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是零售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趋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