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深化改革转型升级 进入新常态的延边工业 ------“十二五”延边州工业分析

发文日期:2016-03-01 09:02:00
发文来源:
字体:      

十二五的五年,是延边州工业深化改革的五年,在经历了采矿业黄金十年结束、全球油价暴跌、国有林区停伐等影响,以资源为主的延边州工业增长速度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和转型发展期。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延边州主动适应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克服成本增加、资金紧张、外需低迷等不利因素和经济下行压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增长、调结构、扩总量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六个一批,加大工业性投资和工业技改投入,加快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把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工业经济呈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州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 工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速换挡,但贡献仍然较强。十二五期间,延边州工业经济增速正式进入换挡期。2015年全州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4.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7%,比十一五年均低1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年均增速3.9个百分点, 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仍然较强,2015年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3% 

(二)企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企业利润率下降。十二五期间,受成本不断上升和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双重挤压,再加上企业投资收益减少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州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比十一五年均低18.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7%,比十一五年均低35.7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率明显下降,2015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8%,比2010年低2.2个百分点。    

(三)工业呈趋稳下行走势,但在全省排位仍靠前。十二五前期,在国内外需求低迷情况下,延边州工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率先暴露,导致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增速明显下滑,而后在一系列调结构、稳增长的措施刺激下,工业经济回升趋稳。2011年到2015年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14.8%12%6.9%8.8%。但全省工业经济目前仍处于下行通道,十二五期间延边州工业增速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排位仍靠前。     

二、工业经济取得成效    

(一)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以来,延边州积极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保障工业投资项目顺利进展,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逐年递增。2011年,规上工业提高统计标准,全州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由2010年的498户减少至419户。经过四年发展,截止2015年末,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已达到458户,比2011年净增39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达446.4亿元,比2010年增长71%,其中年总产值1-5亿元、5-10亿元和超10亿元企业分别为231户、52户和18户,分别比2010年增加120户、40户和11户。规上工业增加值超百亿元的县级市2个(延吉和珲春),2010年延吉和珲春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1.352.7亿元,两个市都没超过百亿元,特别是珲春发展迅猛,总量已超过延吉市。

(二)有效投入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投入是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工业经济良好发展的源动力。2015年,全州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3.9亿元,比2011年(2011年规上固定资产投资提高统计标准)增长60.6%。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59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71.2%,比2011年提高6.1个百分点,不断加大了工业科技投入。同时投资结构有明显变化,企业注重装备升级和绿色生产技改投入。食品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比重提高,采矿业投资比重下降。2015年食品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31.8%,比2011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8.3%9.4%,比2011年提高7.76.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行业投资比重有所提高,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11.6%,比2011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1%4.1%,比2011年提高1.41.1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比重下降,采矿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6.1%,比2011年低7.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1%0.4%,比2011年低6.2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比重下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5.5%,比2011年低3.6个百分点。 

(三)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所成效。十二五期间,四大支柱产业较快发展,2015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332.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3.2%,五年年均增长13.4%。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转型升级三大产业较快发展,2015年全州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转型升级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88亿元、14亿元和125亿元(预计数),分别比2010年增长1.5倍、66.7%56.3%。大中小微型企业协调发展。2015年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88.4亿元、95.2亿元和270.5亿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7.2%10.5%19.1%。重工业较快发展,五年年均增长14.6%,高于轻工业1.8个百分点。

(四) 国企改革不断深入,非公有经济总量扩大。延边州贯彻落实国家国企改革政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活力被进一步激活,非公有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在税收、土地、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非公有经济更多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5年,全州国有企业8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7%,比2010年低3.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3%,比2010年低5.1个百分点。全州国有控股企业38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8.3%,比2010年低0.5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09.6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4.1%,比2010年低11.5个百分点,占比持续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对延边州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2015年,全州非公有工业企业385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16.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9.6%,比2010年提高4.4个百分点。

(五)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工业能耗明显降低。十二五期间,延边州重视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能源消费强度不断降低。2015年,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69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50.6%,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9.52%,比单位GDP能耗降幅高6.1百分点。工业用能比重下降,2015年全州工业用能占全社会用能的52.3%,比2010年下降2.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53.1%,比2010年下降5.8个百分点。   

三、工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产品需求明显降低。国内外市场需求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2015年,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已连续41个月呈现下降。二是出口增速明显下滑。2015年,全州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为212.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5.7%,增速连续4年下降,从11年的29.6%降到15.2%。三是内需增长乏力。十二五期间,全州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20%,比十一五年均低9.5个百分点。四是产销衔接不理想。全州规上工业产销率从2011年的102%,一路下滑至2015年的97.1%

(二)工业成本增加,效益缩减。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2014年,全州工业人均劳动报酬为3.9万元,比2010年提高66.7%。二是两项资金占比上升。2015年全州规上工业两项资金(即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占流动资产的27.9%,比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明显降低。三是出口成本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消费需求低迷,工业出口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四是效益缩减。2015年,全州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为518.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比十一五年均提高35.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比十一五年均低35.7个百分点。

(三)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医药制造、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等高技术行业投资占比持平或下降。2015年,医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7.5%,比2011年低3.7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0.5%,与2011年持平。工业投资应加大医药、计算机通信和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投入力度,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研发能力。

(四)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十二五期间,延边州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发展,加快结构调整,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一是工业企业低小散尚未根本解决。全州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58户,其中大型企业只有5户,所占比重为1.1%,实现增加值8.8亿元,占规上工业的19.5%,比2010年低2.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48户,所占比重为10.5%,实现增加值95.2亿元,占规上工业的21%,比2010年低6.9个百分点。二是资源型产业比重仍然较高。2015年,全州能源矿产和林产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35.5%,比2010年仅降低3.6个百分点。三是附加值高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高。2015年,全州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9.2%(预计数)和9.4%,远远低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四是高耗能行业占比不降反升。   2015年,全州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4.7%,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五)融资和用工难题仍然突出。十二五期间,融资难和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中小企业,企业流动资金尤为紧缺,甚至已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正常经营。同时,企业用工难问题仍然突出,延边州朝鲜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36.3%,而近几年大部分朝鲜族劳动力到国外(主要是韩国、日本、俄罗斯)打工或经商,导致延边劳动力更缺乏。据不完全统计,全州100多户规上企业存在招工难、用工贵问题,尤其缺乏技术、管理及特种专业人才,针对稀缺的人才资源,部分用工企业由招工转为抢工或从国外(朝鲜)进工,与此同时,用工成本也逐年上升,2014年全州工业人均劳动报酬比2010年提高了66.7%,招工难和用工贵问题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十三五工业发展展望及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转型时期,但世界经济复苏仍显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延边州工业经济与全国一样,工业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县域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结构不优、需求不足、资源和环境制约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工业比重会进一步下降,但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树立危机应对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加快转变作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一)把稳增长的着力点放在调结构上。稳增长和调结构并不矛盾。调结构是为了经济更稳定、更健康和更长远的发展,稳增长为调结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稳增长的着力点放在调结构上,在调整结构中不断培育和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的增长才更有后劲和活力。一方面,要多管齐下,切实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加大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这既是调整结构所需要的,更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另一方面,对一些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通过市场和行政的手段,坚决淘汰。

(二)着重于解决难题,提升政府服务职能。在深化企业帮扶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投入主要精力重点解决共性、难点、热点问题,尤其是资金、用工、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问题。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资金问题,同时应加强引导中小型企业规范经营,努力转型升级,走出靠银行贷款、资金活下去的误区。要切实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并落实解决方案。建立起常态的经济运行预警监测机制,及时调度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提高预测频率,全面把握延边州经济运行态势。督促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主动出击,以现代的商业模式,强化企业创新、生存、发展手段。

(三)积极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提高投资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加大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力度,加强重大工业项目稽察和有效投资督查考核;进一步加强银项对接,确保政府性投资项目银行贷款按时保量投放;进一步扩大工业性投资,着力提高技改投资比重,及时兑现技改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重大发展战略,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能力。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和鼓励创业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人才保障,积极培育众创空间;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着力集聚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科技交易市场平台,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梯队,完善高技术、高成长企业的培育方案;充分利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转化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延边州座落在长白山区内,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着大量矿产、水、药材等各种资源,因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注重技术升级,提高资源转化率,倡导绿色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层次由中低端、传统型向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同时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培育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名牌带动效应,提高产业和地区竞争力。要切实强化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培育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引进品牌,引进先进技术借梯上楼带动延边州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