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打造辽源市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的调查思考

发文日期:2015-12-17 08:28:00
发文来源:
字体:      

   为了全面掌握辽源市龙山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我们组成调查组,进行了为期20天的重点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区服务业发展现状、趋势及特点,结合手中的统计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调研分析报告,仅供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参考。
   
一、龙山区服务业发展基本现状及优势地位
   
龙山区地处辽源市核心区域,是全市经济、政治、文化、贸易、交通、金融、信息等中心,是东丰、东辽、伊通、西丰等周围各县农民进城打工、经商的目的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全区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业与工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目前,全区上下正在为打造全市服务业发展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一)服务业地位又重新得到巩固。在调查与分析中看到:龙山区服务业比重在前些年逐年下降的趋势下,近几年开始逐步攀升。从历史上看,2001年因工业经济相对落后,服务业所占比重高达45.6%,成为历史最高值。自2002-2011年十年间,随着工业立区战略的实施,以铝型材为代表的工业兴起后,服务业总体趋势开始逐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大,2005年下降到26.3%2010年下降到18.7%,十年时间竟然下降了26.9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强势挤占了服务业所占比重。从2012年开始,服务业比重开始不断提高,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增速为7.5%,在三大产业中最高;占全区经济比重已上升到3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0%,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全区服务业结构优化特点突出。今年前三季度,龙山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其中,商贸业16.2亿元,增长8.2%,占比42%;交通运输和邮政业5.3亿元,增长8.0%,占比13%;金融业3.8亿元,增长8.3%,占比10%;房地产业5.7亿元,增长5.4%,占比15%;其他服务业8亿元,增长6.6%,占比20%。商贸业和房地产业是全区服务业的两大主导产业。
  
(三)商贸业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服务业的先导。龙山区是辽源市商贸中心,全区有商贸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352户,占全市的 45.2 %;从业人员4555人,占全市的 47.3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28户,从业人员3730人;住宿和餐饮业32户,从业人员825人。全区拥有个体工商户13713户,占全市的37.1 %;从业人员31540人,占全市的38.2 %。目前,全区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及大个体74户,占全市的 51 %,其中法人企业47户,大个体27户。201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一百亿元大关,今年有望达到1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占全市的55-60%
  
(四)房地产业成为全区财政贡献率最大的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龙山区经济中的重要一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全区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9家,他们抢抓机遇,在城市黄金地段大显身手,越做越强、越做越大。同时,区位优势,还吸引了来自香港九州、江西华夏、福建柏美、沈阳惠达置业、长春旭阳和百纳等全国各地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落户龙山进行开发建设。房地产业的异军突起,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美化了城市,提升了城市品位。由于房地产业关联度极强,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种税收,已成为龙山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直保持在40%的比重。
  
(五)得天独厚的金融服务中心优势。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一些地区级分支机构,全部坐落在龙山区内。目前,全区拥有各类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机构及营业网点128家,从业人员3212人。其中,银行业85户,从业人员2563人;保险业31户,从业人员555人;证券业2户,从业人员44人;投资公司10户,从业人员50人。金融服务中心,为龙山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六)交通运输中心和枢纽地位带来了勃勃商机。城市中心区优势,使龙山区的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目前,全区有交通运输企业35户,从业人员1781人;个体出租车3500户,从业人员5000多人。火车站、客运中心站、公共汽车服务中心等都坐落在龙山区,域内有诚信、龙源、鸿运、广诺和鸿福五大出租车公司,全区交通运输业始终保持着健康快速发展。
  
(七)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业成为全市的核心区。中国移动辽源分公司、中国联通辽源分公司、中国电信辽源分公司等三大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企业都坐落在龙山区。2014年,三大公司拥有从业人员1352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实现增加值2亿元。目前,三大公司正在引领带动全区乃至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

   (八)教育、卫生和文化占居全市服务中心位置。目前,全区有教育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73户,从业人员3465人,其中学前教育6所、小学19所、初高中13所、高等职业学校4所;全区有卫生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35户,从业人员3207人;全区有文化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135户,从业人员1020人,文化个体工商户381户,从业人员1335人。2014年,全区教育、卫生和文化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80.91.1亿元。
   
二、全区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分析中我们清醒的意识到:在全区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全区服务业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所占比重、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更需要我们直面这些问题和差距。
   
问题一: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从总量看,2014年龙山区实现地区生产125亿元,当年新增1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6.5亿元,当年新增4.3亿元。与省内长春、吉林等城市的市辖区相比,两个总量都严重偏小;从比重看,2001年龙山区服务业比重为45.6%,是历史最高值,之后逐年下降,2011年下降到14.9%,是历史最低值,2014年比重回升到37.2%,比全省的36.2%高出1个百分点,比全国的48.2%低出11个百分点;从增速看,增长速度从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近两年来的一位数增长。
   
问题二:规划滞后,定位不清。在辽源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服务业发展的区域规划和功能定位却相对滞后,全市城区服务业基本处在自然、无序的发展状态。因此,在产业发展上,市场调节不充分,政府引导不够好,造成城市各个功能区产业集聚度不高,特色不鲜明。汽车贸易园区、科技智慧园区、文化创意园区等几个特色园区起步较晚,规模不大、功能不强;商贸业集聚区,没有做到更早地细化,生活商贸集聚区、生产商贸集聚区、服装商贸集聚区、食品商贸集聚区等等,至今尚不十分清晰。
   
问题三: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突出表现在,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多。区域内酒店、娱乐等服务业档次不高,管理落后,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特别是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大中型百货商场和综合超市较少。这些年除少数能适应发展趋势,提档升级外,集贸、联贸、意发等大多数商贸企业变化不大,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仍然沿袭传统交易模式,维持着低水平、同质化状态。辽源至今没有代表性大商场,市民崇尚外地消费,乐于网上购物,造成消费资金严重外流。
   
问题四:传统为主,结构不优。从全区经济整体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基本保持在2:61:37范围,二产超过六层,三产不足四层,三次产业次序为二三一,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三二一的合理次序。从服务业内部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仍占据绝对比重,吃、穿、住、行仍是主要服务消费,旅游业、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一些现代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商业组织形式还未广泛推广,规划设计、科技研发等部分现代服务领域还处于空白。
   
问题五:收入不高,消费不足。据统计,2014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1668元,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6948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2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0元,几项主要收入在全省处在中下游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严重偏低。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不足,导致一些行业、企业经营不景气。辽源市雅柏大酒店,是辽源市最高档酒店,近几年来,受大环境影响,经营形势一年不如一年,今年10月份全部停业。
   
三、对龙山区服务业发展未来的憧憬
   
在调查分析后,我们对龙山区服务业发展与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认为:要围绕打造全市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目标,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创龙山区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规划引领,推动服务业协调发展。科学谋划全市服务业发展新蓝图,细化辽源城区五大商圈战略,高度重视规划间的协调衔接,做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一致。作为中心城区,龙山区主要承担商贸服务功能,城区五大商圈有三,我们要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按照生产性、生活性、公共性服务业的特点,确定主攻方向,推动辽源五大商圈协调发展。同时,推动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动;还要统筹推进三产内部交通、商贸、金融、房地产等各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在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服务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市、区两级要立足实际,制定出台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的力度,重点支持新业态、新领域、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集聚度、高辐射带动等两新、四高服务业发展,在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办照、税费减免、贷款、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加快创新,推动服务业升级发展。广泛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龙山服务业大发展。一要有中生新。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不断创新商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二要无中生有。依靠创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
   
第四,打造特色,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立足实际,围绕辽源服务业发展新蓝图,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注重集聚区核心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引进,形成以商引商的良好态势。重点打造四大特色集聚区:以凯玛、联贸、银座、光大家电等企业为核心,打造辽源商贸业集聚区;以融展汽车、洪鑫汽贸、东升汽车等企业为核心,打造辽源汽车贸易园区;以博纳电影城、红旗大剧院、经典乐够等娱乐场所为核心,打造辽源文化创意园区;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科技发展至高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打造辽源科技智慧园区。
   
第五,突出重点,推动服务业领航发展。在服务业发展上,要突出抓住重点难点,合力攻坚克难,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商贸业和房地产业是龙山区服务业发展中的两大支柱产业,龙山区的商贸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既要做大,但更要做强;房地产业是龙山区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目前,受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龙山区房地产市场正处在波动调整期,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面积下降幅度较大,但每年开发建设面积一直保持在200万平方米以上,仍处于高位开发,最大的问题是商品房库存高起,目前库存高达100万平方米9000套商品房,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去库存化。同时,还要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带动能力大、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