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梅河口:国家直补政策到位,大豆种植迎来春天

发文日期:2015-06-02 09:27:00
发文来源:
字体:      


       ——
梅河口市大豆种植情况分析
   
手中有粮心不慌,粮安方能天下安。2014年国家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落地以来,市场定价,直补农户,助农惠农的利好因素给梅河口市调整种植结构,保护和支持大豆产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全市大豆种植情况,近日,梅河口市统计局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全市24个乡镇街,对2014年大豆种植及农民诉求情况开展调研,掌握情况,深入分析,形成报告。
   
一、梅河口市大豆种植的现状
 
(一)大豆的基本种植情况
    1
、责任田里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农民极少。2014年大豆播种面积为1401公顷,其中符合领取补贴要求的,在责任田里种植的面积为1446.6亩,即96.44公顷,仅占6.88%。其中有牛心顶镇凤阳村的平安种业种植面积为800亩,加上本镇其余八家种植户大豆种植面积为947亩。其他乡镇街道的218家种植户中,种植面积小于等于一亩的有121家,占总户数的53.3%,大于等于10亩的只有11家,占总户数的4.8%
    2
、大豆种植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大豆在播种前要深耕整地并结合施有机肥,播种前还要再浅耕灭茬,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要做到深浅一致,否则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具体密度还要依据品种特性灵活掌握。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些,相反则密些;土壤肥力高的、单株生长旺盛宜稀些,相反则密些;播种期早、营养生长时间长、株体大的宜稀些,相反则密些。出苗后要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还要及时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在间苗期间还要中耕除草,全生育期最少中耕34遍,中耕随根系生长状况按照由浅到深再到浅的方式进行。随中耕除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以利于耐旱、抗倒、排涝。大豆种植一定要薄肥勤施,肥水大了导致豆苗徒长,植株细高,遇上大风天气就会倒伏,烂苗减产。大豆的自然属性对农民的种植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而且与玉米水稻相比,豆苗还易生病虫害,所以多数农民不愿意种植大豆。
    3
、大豆种植随机性很大,产量很不稳定。大豆根群分泌一种酸性有毒物质,连续种植会导致大豆缺钼;残存在土壤中的根瘤为土壤中增加不少氮素,连种会使大豆养分单一,氮素过多还会阻碍磷、钾的吸收;另外大豆的病虫害有专一性,连种会加重病虫危害,因此在同一块土地上,大豆不宜连续种植。大豆与水稻薯类轮种或者间套种,可达到互补效果,有利丰产,梅河口市许多农民为了改良土地,在水稻的育苗床上移栽完水稻以后种植大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水稻是主业,大豆是副业,改良土地轮作可以选择大豆也可以选择其他作物,大豆的种植面积难以保证。梅河口市种植的大豆是传统性的国产品种,与转基因大豆相比,抗虫害和杂草害的能力差,所以种植以后的田间管理要求较高,各地区单产参差不齐,有的地区一亩地产量只有二三百斤,有的地区能达到四五百斤,产量很不稳定。
  
(二)大豆的收益情况
   
种植大豆一亩地需要消耗种子六斤左右,消耗化肥比较少,加上农药和打垄各项费用成本约五百元。2014年每斤大豆售价2.5元左右,每亩地收入从五百元到一千元不等,纯收入最多能达到五百元,而保本或者只收入一二百是常有的事儿。玉米的一亩地成本大约六百元,与大豆相比,田间管理比较简单,单产也比较稳定,每亩地纯收入能达到六七百元左右。多数农民表示:大豆种植风险比较大,水肥合适的情况下产量比较高的话也没有玉米赚钱,但是如果田间管理稍有不慎,大豆就可能倒伏烂苗,大量减产甚至绝收,稳妥起见还是种植玉米能保证收益。
   
如果大面积种植大豆的话,收获的时候不好雇人,需要到其它地区租用收割机。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话秋收非常好雇人,五六十岁的健康老年人都可以干,所以老百姓说:豆子挑人儿,玉米不挑人。在大豆收益如此不景气的环境下,梅河口地区农民选择种植大豆的理由:一是土地连年种植水稻和玉米,需要种植大豆改良土地,以利于明年作物丰收;二是在水稻的育苗床上移栽水稻以后,受节气影响也来不及种植其他作物,种上大豆可以改良土地;三是部分土地不适合种植玉米和水稻,土地闲着也浪费,种上大豆,收获多了就卖掉,少了就自己家食用了。若以大豆为主业的话,经济效益实在不可观。
  
(三)大豆的销售现状
   
本地种植大豆地点和产量都不稳定。农民种的大豆除去自家消耗的,剩余的都是自谋销路,有的直接拿到集市上卖,有的直接联系周边的小型豆腐坊卖,销售难也是农民对大豆种植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
   
二、大豆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抗倒伏抗灾害的优质品种,大豆单产低
  
梅河口地区选用的大豆品种产量不稳,单产低是大豆种植业发展的瓶颈,产量低收益就低,看不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农民不会把种植大豆作为主业,大豆种植业难以发展壮大,因此本地区亟需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丰产性好且稳定的大豆品种。
 
(二)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
   
目前,梅河口市地区农民种植大豆主要采取依靠人工劳力的传统种植方式,机械化程度不高,落后的种植技术导致大豆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不科学的田间管理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到农民的收益。
  
(三)没有规模化的大豆销售市场,豆制品加工产业链
   
大豆产量不稳定,价格也是忽髙忽低,从事大豆经销的风险很大,而且梅河口市大豆种植分散,商品量不集中,所以本地区既没有成规模的固定收购点,也没有成规模的豆制品加工厂,大豆从种植到销售没有形成固定的产业链,农民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就不愿意种植。
   
三、对梅河口市大豆种植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努力提高单产
   
本地区种植的主要是国产大豆品种,而国产的同一品种大豆的受自然环境影响,产量变化很大。梅河口市地势平缓,平原地区多,山区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湿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寒冷干燥,所以需要加大科学研究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培育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抗倒伏,抗虫害、抗杂草并且单产高的优质品种,以降低人工除草、除虫的生产成本,使大豆的经济效益不低于同等面积的玉米和水稻,这样在土地轮作改良的时候,大豆必然成为首选,而随着农民的种植热情提高,大豆种植业可以逐步发展为梅河口市继水稻、玉米之后的主要农业经济支柱。
  
(二)提高种植技术培训,推广机械化作业范围
   
梅河口市的农民长年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对于种植水稻和玉米都非常熟悉,而大豆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大豆的种植技术就比较落后,越不擅长种大豆就越不爱种。多数农民认为大豆是耐瘠薄的作物,很少在平肥地种植,并且在大豆四周多种植高杆作物,人为地造成大豆生长环境不良,使大豆产量严重下降。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力度,让农民了解并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精耕细作以提高大豆的单产。梅河口平原居多,大面积种植大豆更适合发展机械化作业,播种机可以准确把握种子种植的深度和间距,在第一环节上保证种植质量,除草机可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提高大豆品质,收割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收割工作,避免因秋收缺乏劳动力导致大豆收获不及时,豆荚开裂豆子落地。
  
(三)创立特色品牌,走绿色食品发展的道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越来越高,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梅河口市种植的大豆全部为非转基因的,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优于其他植物蛋白,营养价值非常高,在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农药化肥,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并申请取得绿色食品发展机构的认证,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扶持规模化种植和大豆加工企业
   
目前,梅河口市的大豆种植基本上都是以户为单位的传统种植,受产量和价格因素的影响,大规模、农场化、集团化、合作社式的种植规模还没有形成,更没有油脂压榨及加工企业,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断链。对此,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大规模种植,扶持大豆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建立健全大豆种植产销链,解决农民销售大豆的后顾之忧。使大豆种植户吃到种豆得豆这颗定心丸,大豆加工企业得到政策扶持带来的红利,农民尝到收益甜头。
  
(五)稳妥落实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推进大豆种植发展需要政策支持,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要有政策保障。要稳妥落实好国家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最大程度上保护农民利益,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主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要积极领导,主动担责,加大力度监测落实好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二是物价、农业、粮食、财政、统计等部门,要站在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的高度,通力协助,各负其责,严谨实施,保证补贴政策在各环节稳妥有序推进,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