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春市工业经济迎难而上,逆势前行,在保增长、调结构、提效益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增长, 生产增速保持在合理的运行区间,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对经济的支撑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大幅度提升,呈现出利润增速高于利税增速,利税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分析
2014年,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在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过程中,工业发展不乏亮点精彩纷呈,长春市工业经济正在朝着增长更稳定、结构更合理、质量更优良的方向加速演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动力正在正常有序的转换。
(一)工业生产实现平稳健康增长。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1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月均增加值达201.3亿元,稳定在200亿元以上层面,比上年增加13.3亿元。从轻重工业看,偏重工业结构特点比较突出,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9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高全市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82.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从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企业占主导地位,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0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高全市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66.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和民营工业成为经济发展亮点。2014年,中小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大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31.7亿元,比上年增长5.5%,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速比大型企业高4.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增长较快,大型企业增速相对趋缓。其中: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5%、8.8%和12.6%,比全市平均增速分别高4.8、2.1和5.9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全市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汽车工业是保持全市稳定健康增长的支撑。2014年,全市汽车工业完成增加值145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高全市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汽车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60.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在汽车工业中,汽车整车增加值增速比零部件工业快了1.23个百分点。如果扣除汽车工业,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55.9亿元,比上年增长4%。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工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014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8%,高全市平均增速1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5.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轨道客车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生物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全市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
(五)能源、电子和建材工业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2014年,能源工业完成增加值15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电子工业完成增加值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148.7亿元,增长2.9%。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294.4亿元,比上年下降2.7%,主要是受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下滑的影响,如果扣除大成公司,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1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六)汽车产销量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汽车是长春市最主要的工业产品,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372.3万辆和2349.2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3%和6.9%,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增速比上年分别下降7.5和7个百分点。一汽集团公司产销汽车250.3万辆和247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1.4%和11.3%,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4.1和4.4个百分点,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汽车产销量中,载货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3万辆和24.7万辆,比上年分别下降13.3%和12.8%;客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5万辆和44.6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27.8%和31%;轿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82.2万辆和179.3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1.9%和11.1%。
(七)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占全市比重明显下降。2014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低全市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12.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为46.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7%,低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5个百分点。
(八)工业能源消费量继续下降,节能降耗工作取得重大成果。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169.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1%,这是今年以来连续10个月下降。按市供电公司提供的数据,2014年,全市工业企业用电量为10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3%。按当量值计算,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89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9.1%。在工业生产平稳健康增长的基础上,企业能源消费量下降,说明长春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九)利润大幅度增长,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9%;实现利税总额15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高主营业务收入增速9.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高利税总额增速8.4个百分点,净增利润181.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7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5%,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1元,比上年下降2元,下降2.4%。主营业务利润率为8.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汽车工业实现利润7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增幅高全市3.7个百分点,占全市利润总额的84.1%,其中:一汽集团公司实现利润655.8亿元,增长31.3%。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实现利润35.5亿元,增长86.5%。全市工业运行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十)长春工业对全省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14年,长春市工业资产合计达7229.2亿元,占全省43.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37.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高全省0.1个百分点;长春市工业利润总额占全省65.1%,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利润增速高全省12.6个百分点;长春市产值利润率达9.3%,高全省3.4个百分点。
二、影响2015年工业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区域工业增长稳定,是保增长的重要力量。2014年,市及市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高全市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按各县(市)、区、开发区各自增加值率计算,区属工业完成增加值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县属工业完成增加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开发区属工业完成增加值598.2亿元,比上年下降0.4%。近五年来,区域工业发展一直比较快,是保证全市工业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0-2013年,市及市以下工业产值增速分别为30.8%、41.3%、21%和16.6%,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5、18.4、3.6和5.9个百分点。
2、重点企业生产向好,是保增长的重要基础。2014年,长春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53户,比上年又增加了16户,完成总产值9618.7亿元,比上年增长7.4%,高全市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说明长春市亿元以上企业总体生产形势向好。如果扣除一汽集团、亚泰集团、省电力、大成实业等七户百亿元以上企业后,长春市产值亿元以上百亿元以下企业646户,完成产值3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高全市平均增速6.2个百分点,说明长春市绝大多数亿元以上企业生产增速较快,是稳增长的重要基础。同时,长春市由规模以下转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95户,现已正式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名录库,预计完成产值40亿元,将成为长春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工业发展具有项目基础,是保增长的重要动力。2015年,长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88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高全市固定资产增速6.2个百分点。今年长春市工业新增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最近五年,长春市每年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都在1000个以上,每年工业投资平均增速超过20%,在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促进了内生增长动力的生成。
4、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保增长后劲进一步增强。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的作用下,传统产业高端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批创新型企业正在成为支撑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中坚,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2014年,长春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6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高全市增加值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综合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4.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15年综合工业增加值率预计可提高到25%以上,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二)不利因素
1、部分重点企业生产预期不够理想。2015年,汽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一汽集团公司保守估计,产值增长5.5%,经过调整产值增速只有8.7%;随着长春市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萎缩,预计吉林亚泰集团公司产值增速在4%左右;受全国淀粉行业产能逐步释放、下游需求放缓以及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大成实业公司玉米淀粉加工处于盈利水平最低时期,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今年发展更具有不确定性,最乐观的估计产值总量达到400亿元,与2014年持平;受电力需求不足影响,省电力公司产值增速基本维持在上年水平,预计最多可增长3.9%;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形势相对稳定,产值增速可达10%以上;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到目前为止,只接到北京地铁16号线1个较大的订单,预计其生产可略有增长,产值增速在5%左右。根据2015年重点企业产值排产计划,全市七户产值超过百亿元企业预计完成产值6873.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与2014年全市增速持平,在这份排产计划中,一汽、大成等2户企业可能高估,其他5户企业略显保守。
2、外需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现在还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的态势还没有明显改观,外需增长仍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2014年,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6.3%,预计2015年出口交货值增速在5%左右,受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持续上升的影响,长春市工业品的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削弱,企业综合成本持续上升,外需拉动作用会有所减弱。
3、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在产品价格持续下行、成本刚性上升以及资金不断趋紧的多重压力下,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异常艰难,工业领域通缩压力加大。工业企业筹资成本加大,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达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增速比上年提高22.2个百分点。由于长期存在的“短贷长用”问题,不少企业只能不断通过“倒贷”来维持运营,一旦银行收紧信贷,企业生产经营很难运转,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同时,产成品库存在快速攀升,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截止201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资金达3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高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1.2个百分点,高资产总额增速9.7个百分点,高流动资产增速8.7个百分点。其中:一汽集团公司产成品资金达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91.6%。
4、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减。2014年,从分月产值增速来看,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增速呈逐月小幅回落的趋势,2至12月各月累计产值增速分别为13.1%、10.3%、10%、10.5%、10.1%、9%、9%、8.4%、8.2%、7.9%和6.9%,下行压力不断增强。如果这种下行趋势得不到根本改变,将对2015年工业经济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2015年主要工业指标预计
综上所述,2015年,长春市工业经济发展既有有利因素和坚实的发展基础,也存在不利因素和困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预计工业生产增速比上年略有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定提升,“十二五”节能降耗任务顺利完成,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新增产值800亿元,产值总量达到10600亿元,比上年增长8%;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左右;预计实现利润总额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