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以来的十年间,辽源市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类商品供应齐全,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各种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并不断进化提升,消费结构升级加快,辽源人的吃、穿、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消费市场的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扰,现分析如下。
一、十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七大特点
2003—2013年,辽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04年增速达到历史最高38.9%,2008年增速达24.7%,之后的五年增速有所放缓。这十年,在辽源商贸经济发展史上是至关重要的十年,也是辽源商贸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期,对辽源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虽然近两年辽源市商贸经济发展增势有所放缓,但总体上升的格局不会改变(见表一)。
表一、2003年——2013年十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亿元)
年份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
增速% |
2003 |
27.6 |
6.2 |
2004 |
38.3 |
38.9 |
2005 |
44.0 |
14.9 |
2006 |
50.1 |
13.9 |
2007 |
59.9 |
19.6 |
2008 |
74.7 |
24.7 |
2009 |
90.5 |
21.2 |
2010 |
107.5 |
18.8 |
2011 |
126.8 |
18.0 |
2012 |
147.2 |
16.1 |
2013 |
167.6 |
13.8 |
特点一,餐饮收入的年均增速快于商品零售。十年间,辽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3年的27.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67.6亿元,增加140亿元,增长6.1倍,年均增长19.8%。其中,餐饮收入从2003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6.5亿元,增加14.1亿元,增长6.9倍,年均增长21.3%;商品零售从2003年的25.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51.0亿元,增加125.8亿元,增长6.0倍,年均增长19.6%。从10年总增速看,餐饮收入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0.3个百分点,高于商品零售增速88.3个百分点;从平均增速看,餐饮收入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个百分点,高于商品零售1.7个百分点(见表二)。
表二、2003和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消费形态对比(亿元)
|
2003年 |
2013年 |
十年总增长% |
十年平均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7.6 |
167.6 |
507.2 |
19.8 |
餐饮收入 |
2.4 |
16.5 |
587.5 |
21.3 |
商品零售 |
25.2 |
151.0 |
499.2 |
19.6 |
特点二,乡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好于城镇消费市场。十年间,乡村消费市场零售额从2003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6.0亿元,增加13.6亿元,十年增长6.7倍,年均增长20.9%,占比由2003年的为8.7%调整到9.5%,上升0.8个百分点。而城镇消费市场零售额从2003年的25.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51.6亿元,增加126.4亿元,十年增长6.0倍,年均增长19.7%,占比由2003年的91.3%下降到2013年的90.5%,下调0.8个百分点。从十年总增速看,乡村市场零售额的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59.5个百分点,高于城镇消费市场零售额增速65.1个百分点。从十年平均增速看,乡村零售额平均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高于城镇零售额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从2003年和2013年城镇和乡村完成零售额情况看,2003年城镇零售额是乡村的10.5倍,到2013年调整为9.5倍,这种占比情况的调整,说明乡村的消费市场10年间发展速度要快于城镇,并且正在逐年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各类商业企业、网点相继进入乡镇、农村。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乡村消费品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见表三)。
表三、2003和2013年城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亿元)
|
2003年 |
2013年 |
十年总增长% |
十年平均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7.6 |
167.6 |
507.2 |
19.8 |
城镇 |
25.2 |
151.6 |
501.6 |
19.7 |
占比% |
91.3 |
90.5 |
|
|
乡村 |
2.4 |
16.0 |
566.7 |
20.9 |
占比% |
8.7 |
9.5 |
|
|
特点三,构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种消费形态逐渐调整。2003年反映辽源市商贸经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商品零售为主,商品零售所占比重为91.3%,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的比为10.5:1,餐饮消费只是商品零售的十一分之一。2013年末,餐饮收入的占比从2003年的8.7%调整到9.9%,提高1.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03年的91.3%下调到2013年的90.1%,下调1.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之比调整为9.2:1,餐饮收入占比上调1.3个百分点。这种占比情况调整,说明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从吃的饱到吃的好、吃的有营养、吃的有品味、吃的有文化、吃的有档次,餐饮收入的占比提高,已经使辽源人的消费结构悄然发生改变,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假日消费、休闲消费已成为带动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的组成部分(见表四)。
表四、2003和2013年两种消费形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亿元)
|
2003年 |
2013年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7.6 |
167.6 |
餐饮收入 |
2.4 |
16.5 |
占比% |
8.7 |
9.9 |
商品零售 |
25.2 |
151.0 |
占比% |
91.3 |
90.1 |
特点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随着改革开放,消费市场和流通领域都在随着大环境大背景发生变化,辽源市流通领域早在80年代初开始就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发展时期,新型流通形式和经营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市批发、零食、住宿、餐饮业的个体、私营业户17371户,从业人员61355人。随着商品市场多元化、多业态不断出现、发展壮大,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的市场流通格局逐步显现出来,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提高。2013年,全市批发、零食、住宿、餐饮业的个体私营业户30689户,从业人员82609人,户数比2003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5.9%;从业人员比2003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3.0%。
特点五,商品品种货源日趋丰富。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供给能力日益增强。吃穿用商品质量与档次明显提高,市场供求格局逐渐向买方市场占主导发展。据对市场近几年的调查: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其中饮料、服装、纺织品、家电、家居用品等类商品供过于求的比例较高。市场有效供给不断增加,特别是以手机、电脑、高档家用电器等为代表的更新换代电子商品以及用于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住房装饰商品等的从无到有,大量增加,更新换代,例如:电脑由家用台式机更新为笔记本和平板,电视由台式更新为壁挂式超薄,洗衣机由半自动更新为全自动等等。
特点六,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随着辽源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78.75元,比2003年的6293元增长4.0倍,年均增长15.0%。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845元,比2003年的3021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12.5%。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增强了购买力,促进了消费结构改善,加快了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城乡居民对吃、穿、住、行、游的消费需求迅速上升,住房、汽车、微型计算机、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成为消费热点,尤其品牌商品如手机的苹果、三星、小米等成为时尚的追捧。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淋浴热水器、洗衣机、家用电脑、移动电话、健身器材、摄像机和家用汽车由2003年的23台、91台、17台、97部、0套、4架和0辆发展到2013年的28台、92台、68台、208部、1套、6架和8辆,从少到多,从无到有(见表六)。
表六、城市每百户居民主要耐用及高档消费品拥有量
|
计算单位 |
拥有量 |
年均增减% |
|
2003年 |
2013年 |
|||
淋浴热水器 |
台/百户 |
23 |
28 |
2.0 |
洗衣机 |
台/百户 |
91 |
92 |
0.1 |
家用电脑 |
台/百户 |
17 |
68 |
14.9 |
移动电话 |
台/百户 |
97 |
208 |
7.9 |
健身器材 |
套/百户 |
— |
1 |
|
摄像机 |
架/百户 |
4 |
6 |
4.1 |
家用汽车 |
辆/百户 |
— |
8 |
|
特点八,居民消费质量不断改善。2003年,用于食品、衣着、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的费用分别是1799.1、860.1、542.1和552.4元/人,而2013年分别是5304.7、3243.1、1150.2和2724.9元/人,十年间增长了2.9、3.8、2.1和4.9倍,年均分别增长11.4、14.2、7.8和17.3%。从支出占比看,人均食品、衣着、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由2003年的占比33.0、15.8、9.9和10.1%调整到2013年的26.8、16.4、5.8和13.8%,食品和居住支出下降6.2和4.1个百分点,衣着和交通通信支出上升0.6和3.7个百分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生活的消费更注重舒适化、品味化、时尚化、个性化。近些年,随着矿山塌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暖房子工程的推进及商品房开发,辽源城乡居民住房面积显著扩大,居住设施配套齐全,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13年人均居住面积24.8平方米是2003年人均13.8平方米的1.8倍,十年间年均递增6.0%。近年农村居民到城市购买楼房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部分年轻人到城市购买楼房结婚居住(见表七)。
表七、辽源市人均衣、食、住、行支出情况(元/人)
|
2003年 |
2013年 |
十年总增长% |
十年平均增长% |
消费支出 |
5452.7 |
19790.6 |
263.0 |
13.8 |
食品支出 |
1799.1 |
5304.7 |
194.8 |
11.4 |
占比% |
33.0 |
26.8 |
|
|
衣着支出 |
860.1 |
3243.1 |
277.1 |
14.2 |
占比% |
15.8 |
16.4 |
|
|
居住支出 |
542.1 |
1150.2 |
112.2 |
7.8 |
占比% |
9.9 |
5.8 |
|
|
其中:住房支出 |
155.2 |
159.3 |
2.7 |
0.3 |
交通和通信支出 |
552.4 |
2724.9 |
393.3 |
17.3 |
占比% |
10.1 |
13.8 |
|
|
二、辽源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困扰
十年间,辽源市消费市场飞速发展,态势良好,但要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扰,从近五年的数据上看,2009-2013年辽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21.1、18.8、18.0、16.1和13.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0.3、0.5、0.1和0.1个百分点,在全省市(州)中增幅排名分别是5、5、1 、5、5,除2011年在全省市(州)排名第一外,其它年份均处于中间位置,而且增速在逐年放缓。困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限上零售额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拉动作用不强。限上企业户数少、规模不够大,发展不够迅速,2013年辽源市限上零售额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0%,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的41.5%少13.5个百分点,以致限上企业的零售额对辽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拉动较弱。
二是商品零售市场品牌缺乏。精品、特色少,档次、品种不够齐全,价格居高,致使购买力外流到长春、沈阳省会城市。商品零售市场亟需整合。
三是网购和电视购物影响本地消费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消费时尚,而且本地同类商品与网上购物价格相差悬殊,网上购物不可逆转的成为消费潮流,“网购”不仅是时尚年轻人及部分消费者消费方式,而且,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网购”商品涉及很多,从吃、穿、用到家电、家具、装饰装潢材料等等应有尽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购买力流失。
四是乡村消费市场不够健全。2003年至今十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3倍,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都逐年增长,但由于农村商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受消费环境的制约和农民收入增速的限制,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实现,乡村消费市场的开发空间还很大。
五是消费网点分布欠均衡。辽源市的商贸中心集中在龙山区,2013年龙山、西安、东丰、东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97.1、13.5、40.2和16.8亿元,占全市的57.9、8.1、24.0和10.0%,龙山、西安、东丰、东辽的限上法人企业、大个体分别为105、7、43和20户,占全市的60.0、4.0、24.6和11.4%,西安、东辽的大部分消费都在龙山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安、东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同时也反映了这两县区消费网点不足,商贸经济发展欠缺。
六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尽完善。城乡居民收入还不能满足随心所欲的消费需求,医疗、上学、购房、养老等问题致使城乡居民当期消费信心不足,导致购买力不能持续增长,影响即期消费。
三、促进辽源商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有效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使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内需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消费环境也要进一步改善,才会为消费增长带来巨大潜力。
二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就业,大力发展各类新型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比如社区服务、餐饮、旅游、休闲娱乐、养生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的服务行业,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和能力,尤其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三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政策性的各种社保、医保、失业保险等机制全面覆盖是增强城乡居民消费信心的根本保证。
四是加强对乡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和建设。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在小城镇和乡村开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批零住餐及休闲旅游等经营服务网点,改善乡村消费环境,使农村消费潜力得到释放,同时也可以吸引城镇居民和外省市人员到辽源乡村来休闲观光旅游消费,促进辽源的商贸经济发展。
五是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虑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多方吸引大型、先进流通企业。鼓励各种业态共同发展,缩小和大城市商品的物价差别,增加商品的花色品种,尽量缩小和大城市的差距,大力发展连锁品牌专业、专卖店,促进辽源市现阶段消费市场发展。同时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关注,创设、搭建、整合辽源的电子商务平台,以便辽源产品通过网络走出市、走出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优质流通企业的进驻对提高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居民的消费预期和搞活流通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同时,政府还应鼓励限下企业(个体户)发展为限上企业(个体户)的,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帮助、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