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延吉市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打好项目建设仗,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社会投资为重点,以大项目为支撑,以改善投资环境为手段,积极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加大项目投资工作力度,围绕年初确定的固定资产目标任务,抓紧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92.07亿元,增长27.6%;农村完成14.20亿元,增长20.8%。
一、固定资产投资特点
(一)投资总量稳步增长,全年增速持续平稳。2013年,延吉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增速较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仍位列第一领跑全州增速。克服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开稳走”,各月投资增速持续稳定在27%左右。
(二)项目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延吉市在建项目303个,比上年增长7.1%,其中,新开工项目279个,增长7.3%,占92.1%,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4个,比上年增加4个,项目个数与平均投资额均保持继续扩大,特别是项目平均投资额,在建项目平均投资6807万元,比上年提高1073万元,项目规模继续扩大。
2013年,延吉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回落4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8.40亿元,增长31.6%,其中工业投资85.63亿元,增长31.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4.03亿元,增长24.3%,占全市投资55.3%,其中房地产投资24.69亿元,增长44.0%。三产继续占据投资主力军地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高新、新兴工业区投资强劲,继续发挥引擎作用。2013年,延吉市把加快高新、新兴工业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在两区集聚崛起,形成了功能区开发与优势产业集聚、产业布局优化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不但为两区带来了高效率集聚效益,也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在吉林敖东药业基本药物无菌制剂GMP改造项目、延边白头山制药中成药及保健食品加工项目、吉林韩正人参有限公司人参制品二期工程、吉林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延边方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百威英博(延吉)啤酒移地改扩建二期等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下,两区投资强劲增长。全年两区完成投资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28.2%,两区投资强劲,为延吉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发挥引擎作用。
(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有效拉动全市投资。2013年,全市施工项目303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4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17.8%,完成投资额82.53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40.0%。其中: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铁路延吉段、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吉林敖东药业基本药物无菌制剂GMP改造、延边方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延吉市梦都美水上乐园、延吉市既有建筑暨热计量改造工程、延边白头山制药中成药及保健食品加工、延边东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东来寺、百威英博(延吉)啤酒移地改扩建二期、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延边州分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均已投资2亿元以上,这10个项目完成投资43.80亿元,占全部亿元项目投资额53.1%,这些重点项目是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有效地拉动投入总量。
二、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延吉市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势头虽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储备项目少,缺乏投资持续增长动力。2013年,延吉市亿元以上项目54个,随着延吉大宗大宇饭店生态花园式商务会议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全年共34个竣工项目,后续项目储备不足。20个亿元续建项目只有31.00亿元待投资额,仅占全年投资总额的15.0%,缺乏投资持续增长的拉动力量。
(二)民间投资比重小,行业分布不均衡。2013年,延吉市民间投资完成113.78亿元,占全市比重55.2%,相比全国民间投资63.0%的比重仍有较大差距。民间投资行业分布不均匀,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建筑、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占民间投资的80.9%以上, 技术含量高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无投资,关乎民生的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0.68亿元,占民间投资比重仅为0.6%。
三、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培植新的投资增长点。首先要明确重大项目储备的重点领域,中国经济目前属于一个增长动力的换挡期,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旧的增长点已经过去,这个阶段应该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等关键领域转型,特别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和老百姓确实需要的民生性投资。其次要拓宽重大项目储备渠道,依托科技开发项目,骨干企业培育项目,开发区引进项目等渠道,以市场为导向,广泛搜集信息,加大产学研联合力度,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项目开发、引进力度,培植新的投资增长点。
(二)确立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加快城镇化进程。民间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国家为民间投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政策、法治环境。一方面应该紧紧抓住有利契机,创新民间投资管理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真正确立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乘改革之风,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培育环保、科技等新兴产业投资,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加快延吉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