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省儿童事业发展现状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儿童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012年,是我省贯彻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吉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指标体系监测的重要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我省儿童健康、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各项指标进展态势向好。
一、儿童发展的外部条件
(一)经济快速发展为儿童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我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全省儿童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2012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93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2012年吉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415元,比上年增加4955元,增长11.9%。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08.04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4613.53元,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98.17元,增长14.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86.17元,增长16.6%。
(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加大儿童事业的投入力度
2012年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04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我省对卫生、教育、环境等与儿童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事业投入也不断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45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1.03%;医疗卫生经费投入16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6%,其中妇幼保健经费3.03亿元。各项经费投入的增加为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2012年度吉林省儿童事业发展现状与邻省对比
(一)儿童与健康
1.计划免疫全面达标,儿童疾病预防保持较高水平
计划免疫队伍和管理不断加强,免疫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提高了儿童免疫接种率。2012年,全省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报告接种率分别达到99.90%、99.50%、98.73%、98.83%、99.33%、98.78%、98.59%、98.08%。各接种指标均达到规划目标的95%以上。
2012年吉林省儿童疾病预防疫苗接种情况表
单位:%
疫苗种类 |
2011年 |
2012年 |
卡介苗接种率 |
99.90 |
99.90 |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 |
99.45 |
99.50 |
百白破疫苗接种率 |
99.12 |
98.73 |
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率 |
98.94 |
98.83 |
乙肝疫苗接种率 |
99.48 |
99.33 |
甲肝疫苗接种率 |
98.47 |
98.78 |
乙脑疫苗接种率 |
99.48 |
98.59 |
流脑疫苗接种率 |
99.37 |
98.08 |
2.妇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儿童死亡率继续下降
2012年,我省孕产妇死亡率16.97/10万,低于黑龙江的17.43/10万和内蒙古的20.64/10万,高于辽宁的10.50/10万。全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9.35%,其中城市为89.29%,农村为89.4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8 %,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9%,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保持100%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90.20%,婚前医学检查率为31.17%。
2012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孕产妇死亡率情况(1/10万)
婴儿死亡率全面下降。2012年,我省婴儿死亡率为5.74‰,比上年下降了1.09个千分点,低于辽宁的7.40‰、黑龙江的8.77‰、内蒙古的10.21‰。其中,城市婴儿死亡率为5.5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48个千分点,农村婴儿死亡率为6.10‰,较上年同期下降2.35个千分点。
2012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婴儿死亡率情况(‰)
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2012年,我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8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0个千分点,低于辽宁的8.20‰、黑龙江的9.74‰、内蒙古的11.95‰。其中,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51‰,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88个千分点,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48‰,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78个千分点。
2012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情况(‰)
3.采取积极措施,儿童保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卫生保健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儿童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保健工作再上新台阶。2012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为0.4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0.89%,比上年提高4.71个百分点。
(二)儿童与教育
1.适龄儿童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2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4.50%,比上年增加4.5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76%,其中男童为99.89%,女童为99.62%,分别比上年增加0.03、0.04和0.03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26%,比上年下降0.2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8.00%,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1%,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
2009—2012年吉林省各级教育入学率、毛入学率(%)
指标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
99.78 |
99.84 |
99.73 |
99.76 |
其中:女生 |
99.78 |
99.84 |
99.59 |
99.62 |
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 |
99.42 |
99.48 |
99.52 |
99.29 |
其中:女生 |
99.58 |
99.57 |
99.42 |
99.20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2.00 |
95.00 |
96.00 |
98.00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32.00 |
35.00 |
37.00 |
41.00 |
2.学前教育平衡发展
2012年我省独立设置幼儿园3491所,比上年增加59所。入园(班)幼儿24.3万人,比上年减少4万人。在园(班)幼儿43.3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专任教师2.3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
3.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达标
2012年,吉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新《义务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基础教育平衡发展。2012年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00%,高于辽宁的94.70%、黑龙江的97.26%、内蒙古的92.69%。我省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1.63%,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5.76%。
2012年东三省及内蒙古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对比(%)
4.特殊教育稳步推进
2012年,我省坚持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纳入总体规划,加强残疾儿童教育工作,我省有特殊教育学校46所, 教职工1751名,其中专任教师1382名,在校学生6261人(其中听力残疾学生2197人,智力残障学生3074人,视力残疾学生524人,其它残疾466人)。为广大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解决了就学困难。
(三)儿童与福利
1.福利机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2012年,我省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的投入,逐步实现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省城乡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院31个,比上年增加6个,年末床位数5793张,比上年增加622张。儿童福利机构数11个,比上年增加3个,养育儿童1266人,比上年增加371人。
吉林省福利机构情况
年份 |
收养性社会福利院(个) |
年末床位(张) |
儿童福利机构(个) |
养育儿童(人) |
2011 |
25 |
5171 |
8 |
895 |
2012 |
31 |
5793 |
11 |
1266 |
2.孤残儿童救助工作快速推进
2012年,我省进一步建立健全孤残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服务体系。落实孤儿社会保障政策,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012年末,全省有354名儿童进行了孤独症训练。肢体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达到376人,比上年增加294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达到3387人,比上年增加2910人。
(四)儿童与社会环境
2012年,省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资,我省儿童的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的环境有所提高,自然环境趋好。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94%。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2.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2.7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7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49%,分别比上年提高了4.40和0.56个百分点。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重保持100%。
(五)儿童与法律保护
我省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预防和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深入的宣传,已经在全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广大儿童人身安全保障得到提高,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得到净化。2012年全省建立家暴妇女儿童救助机构70个,机构共为281人次的妇女和儿童提供了法律援助。破获拐卖儿童案件数54起。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实施儿童规划目标的基本状况良好,大部分指标数值已达到监测目标,但仍有部分指标处于不稳定状态,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一)儿童疫苗接种率有所下降
2012年,我省多项儿童疫苗接种率比上年有所下降。儿童疾病预防疫苗中百白破、含麻疹成分、乙肝、乙脑、流脑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29、0.11、0.15、0.89、1.2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我省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没有本地户口的儿童越来越多,存在不知去哪接种疫苗的现象。其次由于家长不够重视,没有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许多本该接种疫苗的儿童并没有及时接种。
我省儿童疫苗接种率低于邻省。2012年,黑龙江省8项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也有7项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而我省只有3项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未达到99%以上的疫苗接种分别是百白破疫苗98.73%、含麻疹成分疫苗98.83%、甲肝疫苗98.78%、乙脑疫苗98.59%、流脑疫苗98.08%。
(二)妇女儿童监测的意识不强
有些部门对指标理解不到位,有的指标没有分性别统计数据,造成监测数据不完整,加大了妇女儿童监测工作的难度。
(三)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整治力度还较弱
一些社会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仍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如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影视厅、赌博室等依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四、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
接种预防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预防接种是全球公认的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预防接种可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免受十多种病的侵袭。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定期开设讲座或发放宣传单,让不了解相关情况的年轻家长正确认识接种疫苗的常识。
(二)提高对监测工作的认识
监测工作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党政领导决策妇女儿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政府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目标责任制,按责任进行考核,使各职能监测部门充分认识实施妇女儿童监测的重要意义。
(三)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大对网吧的执法力度,进一步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众传媒应当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损害儿童权利的现象进行监督。严厉打击制作、出版、销售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淫秽色情等出版物和网站,取缔内容不健康的网吧、歌舞厅等场所,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