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同意在吉林省珲春市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俄罗斯、朝鲜的经贸合作,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珲春市是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县级市,是吉林省边境贸易的重要“窗口”。边境贸易是我国贸易进出口中的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它主要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是基于边民个人之间买卖行为的一种贸易方式,两国双方边境居民在规定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以不超过规定的金额,买卖准许交换的商品;边境小额贸易指边境地区的外贸公司,与邻国边境地区的贸易机构或企业之间进行的小额贸易。
一、珲春市边境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
(一)边境贸易环境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珲春市立足区位、政策、资源三大优势,开发开放亮点纷呈。完成圈河口岸联检楼和跨境桥维修改造,新建沙坨子口岸联检楼,国际大通关环境日益完善。完成朝鲜元汀口岸至罗津港公路规划设计,对朝高等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项目试运营。珲卡铁路正式签订恢复国际联运协议。罗津港、扎鲁比诺港综合改造全面推进。束草航线稳定运营,完成敦贺航线考察,新泻、釜山航线成功试航。
(二)边境贸易发展速度加快
从总体规模看,珲春市2009年—2011年边境贸易额分别为1.06亿美元、1.32亿美元和2.01亿美元,2011年边境贸易额比2009年增长89.6%,年平均增长37.7%,边境小额贸易总体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从贸易差额看,2009年以来,珲春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出口额均保持顺差的趋势,出口增长速度快于进口增速,其中出口额由2009年的0.81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71亿美元,累计增长1.1倍;进口额由2009年的0.25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0.30亿美元,累计增长20.0%。
(三)入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珲春市全口径接待国内外游客77.7万人,同比增长15.3%。其中,接待出入境游客6.3万人,同比增长8.1%;接待国内游客71.4万人,同比增长16.0%;实现旅游总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25.0%。
二、珲春、满洲里和绥芬河口岸边贸情况的比较
(一)珲春口岸基本情况
珲春市是国家级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有便利的投资环境,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珲春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下游地区,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东北与俄罗斯的海滨边疆区接壤、正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的罗先地区相邻,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是中国从水路到达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美、北欧最近点。
珲春市现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一个二类口岸,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珲春长岭子公路口岸、珲春中俄国际铁路口岸、圈河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沙坨子口岸为二类口岸。珲春长岭子公路口岸可直通俄罗斯扎鲁比诺、波谢特、海参崴等港口城市;珲春中俄国际铁路口岸与俄罗斯卡梅绍娃亚铁路换装站连接。圈河口岸是中国与朝鲜罗先自由经贸区直接相通的口岸;沙坨子口岸与朝鲜咸境北道赛别尔口岸连接。
(二)满洲里口岸基本情况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满洲里市总人口26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
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在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满洲里口岸是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各地通往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交通枢纽,素有“欧亚第一大陆桥”之称。目前,铁路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始终居全国同类口岸之首。“十一五”期间,满洲里进出境货运量累计12000万吨,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量的64.2%。2010年满州里进出境货运量为2632万吨,比上年增长8%,口岸客运达到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
(三)绥芬河口岸基本情况
绥芬河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目前中国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陆路贸易口岸。绥芬河是东北铁路主干线滨绥线和国家二级公路301国道的起点,有1条铁路、2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每天有多次列车和汽车来往于国内外。绥芬河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16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距俄远东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通过绥芬河口岸,经由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等海港,陆海联远货物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绥芬河是中外陆海联运的重要结点,是中国东北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绥芬河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是目前我国对俄贸易和通往日本海的两个重要陆路一类口岸。2011年绥芬河口岸出入境人员达99万人次,货运量将近690万吨。
(四)三个口岸边境贸易数据比较
2009—2011年珲春与满洲里、绥芬河
口岸边境贸易进出口额的比较
单位:亿美元
|
珲春口岸 |
满洲里口岸 |
绥芬河口岸 |
||||||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2009年 |
1.06 |
0.81 |
0.25 |
24.06 |
1.90 |
22.17 |
11.44 |
3.88 |
7.56 |
2010年 |
1.32 |
1.01 |
0.31 |
28.64 |
2.26 |
26.38 |
17.11 |
6.95 |
10.16 |
2011年 |
2.01 |
1.71 |
0.30 |
35.93 |
2.70 |
33.23 |
16.02 |
5.69 |
10.32 |
从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出,珲春口岸出口大于进口,而满州里和绥芬河口岸进口大于出口。
三、珲春市边境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边境贸易规模较小
近三年来,珲春市边贸发展速度较快,但与满洲里、绥芬河等北方口岸比,边境贸易规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珲春口岸的边境贸易额总量排在后位。与满洲里口岸相比,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珲春口岸的边境贸易额分别只占满洲里的4.4%、4.6%和5.6%;与绥芬河口岸相比,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珲春口岸的边境贸易额分别只占绥芬河口岸的9.3%、7.7%和12.5%。
(二)运输瓶颈形势仍然严峻
珲春市对俄有公路和铁路运输,相对来说交通比较便利,但是在国内,运输主要靠一条高速公路对外运输,运输能力差、成本高,严重制约着珲春市边境贸易和旅游的发展。
(三)进口商品以生活资料为主
珲春口岸出口大于进口,而满州里和绥芬河口岸是进口大于出口。在进口的商品中,满州里和绥芬河口岸主要是原木、板材和铁矿砂等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资料,对拉动生产有促进作用;而珲春口岸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针织服装、非针织服装、海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生活资料,对拉动当地的生产影响较小。
四、珲春口岸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十二五”期间,各地经济都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珲春、满洲里及绥芬河口岸都处在我国的东北部,经济发展得越快,抢占的先机便越多,得到的对外贸易和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份额越大,反之,则会被其他口岸截流,减少市场份额,以至经济发展也随之减缓。
珲春市虽然在“十一五”期间与其他口岸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可以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借助国务院批复设立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契机,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更快地发展。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全力发展边境贸易
借鉴满洲里、绥芬河等毗邻省区边境贸易发展的经验,地方政府在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对边境贸易的培养和发展,找准问题,针对我省珲春边境贸易的实际,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边贸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为发展珲春边境贸易提出新思路、新做法、新政策,全力发展边境贸易,使边贸成为拉动当地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抓住机遇,加强对周边国家进出口政策的研究
与我省有边境贸易的周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政策有时出现波动,这对我省的边境贸易正常发展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应深入研究邻国外贸政策变化,为口岸边贸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有效地扶持口岸边贸稳步健康地发展。比如,今年俄罗斯新成立了远东发展部,这将给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将得到进一步充实。
(三)发展现代物流,完善物流网络,促进边境贸易顺利发展
目前,珲春市对外贸易排在满洲里、绥芬河之后,在对俄的贸易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其他两个城市。珲春市应当抓住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良好时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和提高本地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本地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多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贸企业来珲春落户发展。加快边境口岸配套设施及口岸桥建设,要做好道路运输工作,争取早日开通铁路运输,破除货物运输的瓶颈限制,加快建设一个具有综合物资品种、综合功能的进出口物流园区,促进珲春边境贸易顺利发展。
(四)加大边民互市贸易的扶持力度
根据《吉林省兴边富民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中有关发展边境贸易的内容,从体制上机制上保证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口岸建设和通关的便利化,从政策上加大对边民互市贸易的扶持,扩大边境贸易,加强边境合作与开发。
(五)加强对边贸企业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
从事边境贸易的企业多数是规模较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迫切需要外部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资产规模小又缺乏抵押物,这些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立政府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扶持边贸企业;积极争取银行放宽与口岸经济发展密切的银行信贷审批权限;积极扶持那些产品适销对路的、市场定位准确的、有发展前景的边贸企业;适度地增加信贷投放,对那些业绩好、信誉良好的边贸企业适当降低开征保险金比例、提高预付贷款金额,扶持优质的企业快速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