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统计:
2004年我省招商引资情况分析

发文日期:2005-05-12 06:01:02
发文来源:
字体:      
2004年我省招商引资情况分析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际国内产业资本转移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及媒体招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招商引资,使全省招商引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振兴吉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利用域外资金的主要特点

(一)引入域外资金速度加快,外资、民资引领 全省投资增长

据全省招商引资统计数据资料显示,2004年我省共引进域外资金158.44亿元,比上年增加39.67亿元,增长33.4%,其增速高于投资总额增幅11.8个百分点,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由上年同期的12.3%上升到13.5%,扩大了1.2个百分点,表明我省招商引资速度在加快。

非国有经济单位引资较多,占我省引进外省资金总量的九成以上。全年全省非国有经济单位共与外省投资者签约引资合同 788项,占签约合同总数的87.6%;外省实际到位资金111.03亿元,占全部外省到位资金的91.8%。非国有经济单位到位资金中占第一位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到位资金61.1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0.5%;第二位的是私营企业19.87亿元,占16.4%;股份有限公司16.31亿元,居第三位,占13.5%。

在国债资金和域外资金的带动下,我省民间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654.98亿元,加上利用国外、省外资金(扣除其中重复部分),域外投资、民间投资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0.9%,这表明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淡出,我省利用外资和民营资本已逐渐走上前台唱主角,为保证我省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成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

(二)引入外省资金大幅度增长,较发达地区和邻近省份在我省投资较多

全年引进外省资金120.98亿元,比上年增加28.54亿元,增长30.9%,高于投资总额增幅9.3个百分点。从引资区域看,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邻近省份。见下图:

2004年外省在吉林省投资情况表

 

 

 

单位:亿元

 

签约合同个数

实际到位资金

比重(%)

总计

901

120.98

100.00

八个沿海省市

354

66.8

55.22

北京

69

13.9

11.49

天津

20

6.21

5.13

上海

28

10.18

8.41

江苏

32

2.28

1.88

浙江

52

8.59

7.10

福建

27

7.09

5.86

山东

65

9.43

7.79

广东

61

9.12

7.54

东北地区

356

38.83

32.10

辽宁

231

28.83

23.83

黑龙江

125

10

8.27

西部地区

85

5.745

4.75

贵州

1

0.12

0.10

四川

14

1.64

1.36

云南

 

 

0.00

重庆

1

0.03

0.02

云南

1

0.29

0.24

陕西

8

0.62

0.51

甘肃

 

 

0.00

甘肃

1

0.005

0.004

新疆

1

0.8

0.66

山西

4

0.91

0.75

内蒙古

54

1.33

1.10

中部及其他地区

106

9.62

7.95

安徽

13

1.29

1.07

江西

4

0.66

0.55

河南

21

1.17

0.97

湖北

8

0.68

0.56

湖南

3

0.09

0.07

河北

34

3.18

2.63

广西

2

0.61

0.50

海南

3

0.69

0.57

不分地区

18

1.25

1.03



从上图看出,八个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即北京、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天津和上海)对我省的投资为66.80亿元,占全部外省投资的55.2%;邻近的辽宁和黑龙江两省分别在我省投资28.83亿元和10.00亿元,其比重达32.1%。这一方面说明经济发达省份具有雄厚的资本,我省能积极主动地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又说明相近的经济结构和明显的地域优势能够增强相互的吸引力,我省能够不断提高近邻省的市场资金利用水平。特别是辽宁省已成为全国各省、市、区中向我省投资规模第二大的省份,说明振兴老工业基地是我们“东北一家人”共同的责任。

(三)外商直接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亚洲国家投资比重较高

2004年外商直接对我省投资4.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3%。其增速的大幅回升,表明我省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见下图:



从投资的具体国别看,以亚洲国家和地区居多,欧美国家投资呈明显上升趋势 。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 2.03亿美元,占44.82%;欧 美 国家(仅指欧洲和北美洲)投资 1.83亿美元,占40.5%,比上年增长4.9倍,明显高于全部外商直接投资。见下表:

 

 

单位:万美元

国家(地区)

投资额

比重(%)

外商直接投资合计

45266     

100.00       

亚洲国家

20288     

44.82       

香港

6901     

15.25       

台湾

725     

1.60       

朝鲜

13     

0.03       

文莱

10     

0.02       

日本

4958      

10.95       

马来西亚

80     

0.18       

新加坡

1350     

2.98       

韩国

6251     

13.81       

欧洲国家

12418     

27.43       

匈牙利

3     

0.01       

德国

8013     

17.70       

马其顿

14     

0.03       

法国

416     

0.92       

荷兰

1366     

3.02       

英国

1625     

3.59       

瑞典

39     

0.09       

奥地利

13     

0.03       

西班牙

894     

1.97       

俄罗斯

23     

0.05       

阿塞拜疆

12     

0.03       

北美洲国家

5924     

13.09       

加拿大

665     

1.47       

美国

5259     

11.62       

其他大洲

6636     

14.66       

英属维尔京群岛

5543     

12.25       

开曼群岛

55     

0.12       

澳大利亚

275     

0.61       

毛里求斯

663     

1.46       

萨摩亚

100     

0.22       



(四)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宽,制造业、房地产业吸引外资占近七成

2004年,域外资本在我省直接投资的行业已扩展到18个大类,我省绝大多数行业都已经实现了对外开放。见下表:

2004年外省企业对我省主导产业投资情况表

 

 

 

 

 

      单位:万元

行业类别

投资额

比重(%)

外省总投资额

1209805    

100.0     

农、林、牧、渔业

49310    

4.1     

采矿业

54117    

4.5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2050    

1.0     

制造业

635460    

52.5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83950    

6.9     

           食品制造业

39112    

3.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6535    

4.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3702    

7.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67502    

5.6     

金融业

36593    

3.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1048    

2.6     

批发和零售业

95134    

7.9     

    其中:零售业

53227    

4.4     

房地产业

167982    

13.9     

市政公共设施管理

5513    

0.5     



从上表看出,行业分布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一是外省投资重点进入我省制造业,全年投入资金63.55亿元,占全省引进资金的52.5%。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5.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4.7%;农副食品加工业占6.9%,这表明我省支柱和优势行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房地产业外省资金进入了16.80亿元,占全省引进资金总额的13.9%,居产业投资的第二位。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在汽车行业,投入资金6.64亿元,占5.5%,表明我省的汽车产业优势在全球资本流动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中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五)引进的大项目增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增加

全年引进的合同签约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共72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132个,计划总投资272.94亿元,占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的81.6%;实际到位资金76.21亿元,占全省引进资金总额的63.0%,高于全省投资项目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的比例。国际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在我省投资增加,而且这些企业资本实力雄厚,技术、管理先进,对带动我省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迈进起到了重要作用。见下表:

                2004年外省对吉林省投资项目分组

 

组别

签约合同项目

签约合同投资情况

外省实际到位资金情况

个数

比重(%)

投资额

比重(%)

投资额

比重(%)

                

901

100.0

334.63

100.0

120.98  

100.0

外省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

72

8.0

236.03

70.5

55.97

46.3

外省投资额在5000万�D1亿元间的项目

60

6.7

36.91

11.0

20.24

16.7

外省投资额在1000万�D5000万间的项目

222

24.6

44.99

13.4

30.32

25.1

外省投资额在1000万以下的项目

547

60.7

16.71

5.0

14.45

11.9



(六)长、吉两市从外省引资到位额占全省近六成,在全省招商引资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

各市、州

签约合同

个数

项目计划

投资额

外省实际

到位资金

比上年增长

%)

比重

%)

签约项目

平均金额

外省资金

 到位率(%)

合计

901

334.63

120.98  

30.9   

100.0   

0.37   

45.8   

长春市

87

93.41

32.55 

24.5   

26.9   

1.07   

40.0   

吉林市

175

95.78

38.02 

26.0   

31.4   

0.55   

55.1   

四平市

37

19.06

6.08 

21.4   

5.0   

0.52   

32.2   

辽源市

80

8.35

6.18 

34.8   

5.1   

0.10   

75.9   

通化市

61

31.02

8.34 

50.0   

6.9   

0.51   

87.4   

白山市

60

15.61

5.31 

2.1倍  

4.4   

0.26   

38.1   

松原市

163

16.89

9.18 

33.0   

7.6   

0.10   

54.7   

白城市

162

9.07

6.22 

10.7   

5.1   

0.06   

71.2   

延边州

76

45.45

9.10 

31.0   

7.5   

0.60   

24.2   



从引入外省资金的实际到位情况看 ,长春市到位 32.55 亿元 , 占全省实际到位外省资金的26.9%;吉林市到位38.02亿元, 占31.4%;两市引进外省实际到位资金占全省的近六成,继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

二、问题及建议

(一)引资总量还显不足

2004年我省实际引入国内外资金虽然实现较高增长,但是引入域外资金总量只相当于江西的12.4%。如果用我省引进内资、外资总量与部分省的外商(不包括国内外省)直接投资比较,我省引入域外资金总量仅相当于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21.4%、山东的22.1%、广东的19.1%,表明我省引资总量远远不足。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小,仅占全国同口径投资总量的0.7%,与GDP占全国的比重2.2%和固定资产投资占1.8%的水平相差较远;与发达省份比较,我省仅分别相当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5.1%、浙江省的7.9%、上海市的7.2%、广东省的4.5%、山东省的5.2%、福建省的23.5%。与相邻的辽宁省比较,我省也仅为辽宁的8.4%,相差甚远。

(二)利用外资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引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超大规模项目少。2004年在外省投资中,合同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仅有6个,合同总投资仅占全省合同投资总额的30.6%。缺少对全省投资拉动大、对全省经济影响大的项目,特别是到我省投资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少;二是外资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和一般性简单加工项目、商饮服务业项目和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的发展中国家及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高资源消耗、高污染、难以继续生存下去的项目,正在逐步向西部、中部转移,而我省个别地方也缺乏引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引资数量,有的甚至以牺牲土地等资源为代价来引进落后淘汰项目。有的引进外企产品科技含量很低,污染相当严重,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等。三是发达国家和发展较快的地区投资仍相对较少。在4.5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中来自于英、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的资金只占44.8%。从引入的外省资金的情况看,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投资仅分别占7.5%和17.4%,比重相对较低。

(三)资金到位率低

全 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合同外资额的比重仅有 35.9%,实际利用外省投资占其合同额的比重为36.2%。利用域外资金到位率偏低,导致一些投资项目延长工期,严重影响了利用外资的效果。

2005年是振兴吉林进程中的重要一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全省要 “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内资外资规模都增长40%以上,这是振兴吉林的关键之一。目前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发达地区资本对外扩张、特别是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利用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上看,诸多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亚洲,马来西亚、泰国等正步亚洲“四小龙”之后成为新的吸引外资热点,亚洲的市场份额也正在向其倾斜。从国内情况看,很多省份为吸引外资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省际间利用外资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加大了我省招商引资的难度。 我省要在引入外资上有重大突破,就必须扬其所长,拿出招商引资的新思路。首先, 要重点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靠好的环境招商引资,在亲商、富商、安商、扶商的观念指导下构建外资进入的通道。应该建立起一种省级领导干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世界 500强企业广泛联系的机制,与这些企业的决策者们广交朋友,向他们推介吉林,表达合作的诚意,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来吉林投资发展。要以企业为招商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立足于我省的资源、产业等优势,谋划和推介一批高科技、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要重点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参与我省的国企改制和传统支柱产业的调整改造,增强产业竞争力。要特别强化招商引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进入。要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强化资源与环境保护,防止引资风险的累积与扩散。要树立招商引资的新思维,在引进域外资本的同时,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 参与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

(姜文鑫)
责任编辑: